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内部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经Karnovsky Roots染色后的显微拉曼光谱特征及该法对两种不同功能性质的神经纤维进行快速识别。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分别取其双侧骶1脊神经前根和后根各20例标本作30 μm冰冻切片,切片在Karnovsky-Roots染色30 min前后分别在显微拉曼光谱仪下用波长633 nm的激光束聚焦于神经纤维断面进行拉曼光谱采集。取其中各1例脊神经前根和后根标本染色8 h后作同样处理。对2 100 cm-1和1 440 cm-1拉曼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可以区分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分类算法;将其余各20例脊神经前根和后根标本经染色30 min后的拉曼光谱与解剖学“金标准”比较,行诊断性试验。结果 (1)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的拉曼光谱在2 100~2 160 cm-1出现明显的拉曼强度,在感觉神经纤维的拉曼光谱中则没有;(2)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I2100/I1440比值与感觉神经纤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100/I1440>0.2的神经纤维可以认为是染色结果阳性,即为运动神经纤维。结论 经纤维经Karnovsky-Roots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与感觉神的拉曼光谱可根据I2100/I1440比值加以区分。显微拉曼光谱可以显著加快Karnovsky-Roots染色鉴别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功能性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层培养和藻酸盐立体培养对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椎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经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取第一代细胞分别同时行单层培养和藻酸盐立体培养1周,通过实时RT-PCR检测细胞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不同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相差显微镜下,单层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呈贴壁生长的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其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最高,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其次,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最低,符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表型.而在藻酸盐凝胶珠内,同样的纤维环细胞呈圆形,被一层藻酸盐凝胶膜囿于凝胶珠内,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而蛋白聚糖基因明显升高,成为该培养条件下纤维环细胞表达最高的基因.结论 藻酸盐立体培养对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维持软骨样细胞基因表型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腰椎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NO、SOD、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及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O、SOD水平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感觉功能改变、血肿及脏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与椎板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合成成骨生长肽在体外可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体内可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应用小鼠全基因组芯片筛查合成成骨生长肽作用下OPG-/-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索成骨生长肽作用下可能影响到的基因与信号传导通路。 方法:应用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小鼠全基因组Oligo芯片,筛选成骨生长肽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OPG-/-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实时定量PCR分析验证部分与增殖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聚类分析及通路分析来探索成骨生长肽的作用机制。 结果与结论:芯片结果显示,成骨生长肽作用后使346条基因表达下调,121条基因表达上调。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经BioCarta通路分析,涉及6条通路蛋白;经KEGG通路分析,涉及12条通路。成骨生长肽对OPG-/-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涉及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其中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对其促增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合成成骨生长肽(synthetic 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sOGP) 对在不同血清浓度条件下OPG-/-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 cells,BMSCs)的增殖和分化作用。方法 取OPG-/-小鼠股骨,分离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各自培养条件下分为实验组(OGP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阳性对照组(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group,BMP-2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结果 OGP在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LG-DMEM和矿化液的培养条件下,对OPG-/-小鼠BMSCs 起到增殖作用,在第3、5天均高于CON组和BMP-2组(P<0.05);OGP组对ALP表达的影响与CON组相似,而与BMP-2组存在较大差异,BMP-2组在所有不同血清浓度条件下的第3、5天ALP活性均高于CON组和OGP组(P<0.05)。结论 OGP组对OPG-/-小鼠BMSCs的增殖作用要求较高血清浓度的体外培养条件,但在ALP的分化活性方面弱于BMP-2组。  相似文献   
16.
全髋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肩锁关节最有效的早期治疗还不清楚。Imatani报告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差不多。Kennedy等认为有许多病例早期手术似乎是不必要的,延长了恢复期,特别是40岁以上的病例。然而,保守治疗也会引起疼痛和肩部无力。为此,试图通过分析术前体征、X线影像、手术时发现和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来找出适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病例。4个医疗中心48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随机抽取行保守治疗28例和切开复位、喙突锁骨螺丝钉内固定20例。随访至少4年。每个病例都注意在肩锁关节、三角肌锁骨起点处、斜方肌止点和胸大肌的锁骨头处有无压痛。压痛区以局部浸润麻  相似文献   
18.
成骨生长肽     
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GrowthPep-tide,简称OGP)是一种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和体内成骨的多肽类物质。它最初是从损伤后再生的骨髓的培养基质中分离纯化而来。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目前对它的来源、理化特性、生物学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OGP的发现过程及其来源早在OGP发现以前,已经观察到骨髓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不但骨髓组织有成骨现象,还伴有远处其他骨骼的短暂的成骨活动增加犤1,18犦。为了明确这种作用来自存在于血循环中的一种具有全身性作用的活性物质,BabI.等在大鼠一侧胫骨干上开一个2mm直径的小孔,插入塑料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的观察和比较来评价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共103例,分为3组,第1组:行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37例;第2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35例;第3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平均随访16.9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2、3个月、半年及末次随访的腰背痛评分,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结果]术后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第3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术后各时点2、3组的高度恢复率、后凸矫形率均明显大于第1组(P0.001);术后即刻三组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均显著减小(P0.001),而术后1个月时第1组高度恢复率(P0.001)、后凸矫形率(P0.05)明显下降,随后逐渐平稳,其他两组术后变化不大。[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尽量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前路腰椎融合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腹腔镜行腰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6~66岁,平均52岁。腰椎滑脱症18例,其中Ⅰ度16例、Ⅱ度2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变性2例。患者症状为反复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行L4,5节段融合13例,L5S1节段10例。功能评估采用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统计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X线片,观察椎体的融合情况和Cage有无下沉。结果手术时间为5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ml,平均80ml。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1例为镜下定位错误,1例为小血管出血。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个月。ODI评分手术前为(35.25±5.36)分,术后2周为(41.77±11.43)分,3个月为(45.14±7.35)分,6个月为(44.87±3.56)分,12个月为(46.35±5.48)分,术后各时限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2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1例6个月融合。1例术后3个月发现相邻椎体滑移2mm,6个月时融合。2例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丢失1mm。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植物松动、脱落及逆向射精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适用于腰椎不稳、局限节段的椎间盘变性及Ⅱ度以下腰椎滑脱患者。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