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及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近3年来本院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标本经API系统鉴定,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药敏标准参考2004年NCCLS标准判断折点.用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别如IMP、VIM、OXA-23、OXA-24进行PCR扩增.结果:不动杆菌属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最敏感(86.3%),对阿米卡星(72.5%)、头孢哌酮/舒巴坦(72.5%)较敏感.检测到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发现金属酶.结论:本组资料对本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属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病情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单独及混合感染模型 ,对比大肠杆菌内毒素代替大肠杆菌 ,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 ,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组织中的菌落数。【结果】大肠杆菌或大肠杆菌内毒素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小鼠生存期明显短于各自单独感染组(P <0 0 5 ) ;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2 4h后 ,血浆内毒素水平高于大肠杆菌单独感染组 (P <0 0 1) ;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2 4h和 4 8h后 ,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菌落数高于各自单独感染组 (P <0 0 5 ) ;内毒素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2 4h和 4 8h后 ,白色念珠菌菌落数高于白色念珠菌单独感染组 (P <0 0 5 )。【结论】内毒素可造成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加重 ,缩短生存期  相似文献   
23.
我们测定了头孢硫脒(仙力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头孢硫脒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SSA、MSSE和卡他莫拉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他啶,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体外抗菌活性相近,优于头孢唑林.头孢硫脒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稍差于万古霉素.头孢硫脒对MRS、MRSE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明显高于万古霉素对MRSA和MRSE的MIC90值.体外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头孢硫脒对检测的细菌的MBC值只高于MIC值1到2个浓度,提示头孢硫脒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24.
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的定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产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功能性基因片段的结构特征。方法 质粒电转移及质粒谱分析以定位CTX-M-14型基因;耐药质粒酶切基因文库(鸟枪法)技术及其计算机辅助在线分析以了解此酶功能性基因片段的分子结构特征;对。Ash-104→Glu、Gly-232→Ala、Set-237→Ala和Asp-240→Glu进行定点突变研究。结果 CTX-M-14基因定位在85kb可转移多重耐药的质粒上;采用鸟枪法克隆到1.8kb、2.4kb、3.1kb产CTX-M-14的功能性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其定位在耐药质粒上转座子基因结构中;Asn-104→Glu突变可显著降低CTX-M-14型ESBLs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结论 CTX-M-14基因定位在耐药质粒上转座子基因结构中;Asn-104可能是CTX-M型ESBLs重要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流感嗜血杆菌在小儿乎吸道感染中的特点。方法:对228例乎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接种培养,分离流感嗜血杆菌,检测β-内酰胺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发现致病菌84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57株,占阳性分离率的68%,b型流感嗜血杆菌4株,占流感嗜血杆菌的7.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及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8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1%(6/57),此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为小儿乎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产酶率不高,对常用的含耐酶基因的青霉素类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两幼儿园2~6岁健康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状况及其对青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对广州市区两家幼儿园220例健康儿童,用咽拭子从鼻咽部采集标本接种至血平板,35℃ 5% CO2 条件下孵育24 h,Optochin纸片确诊;琼脂板对倍稀释法测定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0例健康儿童鼻咽部分离到肺炎链球菌53例,阳性率为 24.1%,49株对青霉素敏感(敏感率 92.5%),4株中等度耐药(耐药率 7.5%),其MIC依次为 0.125 mg/L,0.25 mg/L,0.25 mg/L和1 mg/L。肺炎链球菌分离阳性率与年龄关系较大:2~3岁及~4岁带菌率分别为 47.1%和 43.5%,~5岁带菌率为 21.4%,~6岁为 17.1%,不同年龄儿童带菌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2.216,P<0.01)。不同班级分离阳性率亦存在差异,分离阳性往往集中出现在同一幼儿班。结论:2~6岁健康儿童肺炎链球菌带菌率较高,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不高(7.5%),为避免共同居住儿童交叉感染,对高带菌儿童实施疫苗接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作用于不同PBPs靶位点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用药对MRSA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和形态结构改变。方法:分别测定头孢拉啶和头孢噻肟单独或联合用药对MRSA、MSSA的MIC(FIC)值,SDS-PAGE分离两药单用或联用诱导前后的细菌膜蛋白,分光光度扫描仪测定耐药蛋白PBP2a的相对含量,扫描电镜观察抗生素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细菌形态改变。结果:头孢拉啶和头孢噻肟单用对20 株MRSA的MIC50、MIC90 分别为128、512m g/L和16、256m g/L;两药联用前者FIC50、FIC90为4、64m g/L,后者为2、32m g/L,FIC≤0.5,提示两药联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药单用时都能在一定范围诱导MRSA大量表达PBP2a,而联合用药却不会诱导PBP2a 的表达增多,其协同作用可能与其不诱导PBP2a的表达有关,由于两药作用的PBPs靶位点不同及PBP2a的保护作用造成MRSA和MSSA不同的形态改变。结论:作用于不同PBPs靶位点的头孢拉啶和头孢噻肟联合用药不诱导耐药蛋白PBP2a的表达,从而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造成细菌形态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8.
产质粒介导AmpC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产质粒介导AmpC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40株产质粒介导AmpC酶革兰阴性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确定同源性。结果:40株产质粒AmpC酶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明显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菌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均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各17株,ERIC-PCR图谱可以分为28个不同克隆。结论:40株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革兰阴性菌呈多克隆模式,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9.
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Amp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肛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检测常用13种抗生索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索。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菌株,应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索对这些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 从临床痰标本分离对第一、二代及一种以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226株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单产AmpC酶34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15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0%(34/226)、6.6%(15/226)。无论单产AmpC酶还是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头孢美唑高度耐药,敏感率从0~14.7%;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情况亦严重,敏感率从0~29.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大肠埃希氏菌外有较高的敏感性,总敏感率均为71.4%;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仅有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单产AmpC酶细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97.1%、64.7%,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则敏感率下降为66.7%、26.7%。结论 对单产AmpC酶或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亚胺培南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大肠埃希氏菌外亦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单产AmpC酶细菌,头孢吡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阿米卡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0.
大肠杆菌0157感染呈散发或爆发流行已不少报道,自1982年欧美报告暴发流行后,1996年日本报道东京暴发流行,同年5月日本冈山、邑久町小学、幼儿园等400人暴发流行,2人死亡.7月份土界市5000人以上患病2人死亡.我们从1997年9月~2001年5月对医院急性腹泻病人粪便、屠宰场猪粪、猪大肠、肺和肌肉、牧场的牛粪、牛奶厂的牛奶等进行了取样分离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