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53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6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后遗症患者97例,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及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检测;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血浆比黏滞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FMA肢体功能康复评分及MMSE智能精神状态评分显著升高。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及智能精神状态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估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临床关系,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8年新诊断及使用3C疗法治疗的T1DM患儿,分析T1DM患儿与健康体检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 D水平,将T1DM患儿分为3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比较三个亚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等情况,探讨不同tanner分期、性别、季节、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结果:T1DM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42.31±22.01)nmol/L,较健康对照组的(50.37±22.28)n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儿中,维生素D充足组的空腹C肽水平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维生素D缺乏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空腹血糖水平及单位体质量胰岛素用量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按血清25(OH)D水平测定时间不同分A组(1-3月、10-12月)和B组(4-9月),A组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合并DKA组25(OH)D水平低于无DKA组(P<0.05)。结论:T1DM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合并DKA、及1-3月及10-12月的患儿;维生素D充足的T1DM患儿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上要加强T1DM患儿的维生素D的监测以及补充。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基于Cite Space软件对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文献进行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Excel 2016对纳入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Cite Space 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国家/地区、机构及作者、期刊共被引及文献共被引进行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及突现分析。结果 共获得994篇相关文献,2000—2020年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较高的国家/地区是中国与美国,四川大学是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裴福兴。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文献中引用最多的杂志是《J Bone Joint Surg Am》,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是Yang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meta分析。其关键词聚类通过归纳可以分为3类,分别从术中、术后及药物本身几个方面反映出失血量、使用途径及术后康复等研究热点。结论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围手术期失血量、氨甲环酸使用途径及术后康复方面... 相似文献
94.
对420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为期三年随访,结果发现戒毒者一周内复吸率头3次的结果分别是62.44%,87.32%,97.12%,犯罪率为28.3%,各种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为50.6%,死亡率为0.47%。在吸毒的方式上追龙及静注占多数,尤其是静注,每年平均增高7.14%。犯罪及躯体疾病的发生受吸毒年龄、婚姻状况、吸毒时间、吸毒剂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5.
目的:提出一种新颖的表面点状角膜病变的分级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量化检测。 相似文献
96.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而术后疼痛管理效果是直接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股神经阻滞(FNB)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阻滞(PAI)在TKA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并讨论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8日因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关节病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行TKA的126例患者,接受PNB+PAI者为实验组,接受FNB+内收肌管阻滞(ACB)者为对照组,每组63例,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分别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12、24、48、72 h膝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阿片类药物用量及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及术前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72 h。术后6、12、24 h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3.232、2.946、3.146,P<0.05),术后48、72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27、1.108、P>0.05),术后24 h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t=3.082,P<0.05),术后48、72 h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t=0.543、0.902,P>0.05)、阿片类药物用量(t=0.85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χ2=52.29,P>0.05)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股四头肌无力、局部血肿等不良并发症。 结论FNB+PAI在TKA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效果确切,同FNB+ACB相比,在术后24 h内的镇痛作用及膝关节活动度更优,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FNB+ACB的替代方法,并可以在TKA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潘秀丽许珂周妍任莉斯 《临床医学工程》2023,(10):1449-1450
目的 探讨中药封包热熨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腹胀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封包热熨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腹胀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封包热熨可显著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后腹胀程度,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白塞病(BD)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例BD病合并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临床表现按发生率多少分别为:口腔溃疡和发热(5例)、皮肤损害(3例)、外阴溃疡(3例)、眼炎(3例)、关节痛(4例)、肠道溃疡及消化道出血(1例).本组患者在发生急性白血病前近期内郁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象改变,并且有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合并的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5例患者在1年内均死亡.结论 从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药物使用等方面分析,BD与白血病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心理解剖研究的概况和热点,并把握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方法: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7~2016年间"心理解剖"方向的SCI/SSCI论文为文献来源,从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研究领域等4个方面进行国内外文章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国内所发表的SCI/SSCI论文倾向于关注自杀意念、冲动性自杀、社会支持系统、生活事件等研究热点;而国外SCI/SSCI论文则更关注自杀者的外在行为表现和患有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自杀者;在研究领域方面,近年来国外心理解剖运用领域范围扩大,与自杀的神经生物学研究相结合探究自杀的生理机制。结论:国内外心理解剖SCI/SSCI论文基本的研究方向一致。国内研究更集中于对心理层面的自杀危险因素的探究,而国外研究在关注自杀的心理因素之外,同时开始注重对自杀死亡者生前的行为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海洛因依赖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287A/G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ADLD-287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了268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77名正常对照的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COMT基因-287A/G多态的基因型AA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x^2=7.41,=0.025),等位基因A的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5.69,P=0.017)。结论提示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