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0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篇 |
儿科学 | 76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10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572篇 |
内科学 | 242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52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71篇 |
综合类 | 1031篇 |
预防医学 | 402篇 |
眼科学 | 53篇 |
药学 | 28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53篇 |
肿瘤学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6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胰岛素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B组:预混胰岛素组;C组:中性胰岛素组。同时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检测血糖达标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其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其它两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次数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法控制血糖,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在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将带针负压引流管改良预弯,经面部皮肤穿刺后联合口内入路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9个月,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面部皮肤瘢痕不明显,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口内入路固定下颌角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面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营养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的相关性。方法 对195例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诊断标准分为BPD组46例和非BPD组149例,从非BPD组中抽选胎龄与BPD组相似的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BPD组与对照组开奶时间,第7天、第14天营养摄入及静脉营养时间。结果 单因素分析:BPD组开奶时间较晚,第7天奶量少、热卡低、总氨基酸量低、总脂肪乳量低、总碳水化合物量低,第14天奶量少、总/静脉氨基酸量高、静脉脂肪乳量高、静脉碳水化合物量高及静脉营养时间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开奶时间(OR:0.965,95%CI:0.933~0.999,P=0.043)、静脉营养时间(OR:0.841,95%CI:0.749~0.945,P=0.004)是早产儿防治BPD的保护因素。结论 出生后一周内高热卡、氨基酸、脂肪乳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利于早产儿防治BPD。早开奶、静脉营养时间短有利于降低早产儿BPD发生风险,应该尽早过渡至全胃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可注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复合同种异体骨在颌骨囊肿手术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62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颌骨囊肿摘除术同期行iPRF+同种异体骨粒植入+GDR)59例、B组(颌骨囊肿摘除术仅同期异体骨粒植入+GBR)57例、C组(单纯颌骨囊肿摘除术)46例。观察结局指标:术后1、3、6、9个月复查CBCT测量并记录囊腔体积、囊腔骨密度值,并计算骨生成率,评价成骨效果。结果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囊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生成率、平均骨密度值统计分析结果示,A、B组骨生成率和骨密度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骨生成率、骨密度值组间横向统计比较分析结果示,术后6个月A组无论是骨生成率还是骨密度值都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三组骨生成率和骨密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RF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可有效减少同种异体骨的吸收并且有效快速诱...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9顺式维甲酸(9cisRA)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作用,筛选对它有效的分化诱导剂。方法以DMSO、ATRA和9cisRA作用于培养的胆管癌细胞株,描绘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形态,双层软琼脂培养法观察细胞恶性度,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结果10-6mol/L9cisRA作用2d后开始抑制QBC939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9.4%~80.7%(P<0.05)。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较对照组下降80.9%(P<0.01)。细胞形态向正常细胞转化。9cisRA作用1、3、5、7d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5.56%、63.92%、73.38%、76.92%。ATRA对QBC939细胞无明显作用,DMSO主要引起细胞死亡。结论9cisRA可诱导QBC939细胞向良性表型分化,对该细胞株具有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多药耐药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L—OHP的耐药逆转及其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步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建立奥沙利铂耐药结肠癌细胞株SW480/L—OHP。噻唑蓝(MTT)法测定SW480/L-OHP细胞株的耐药指数和藤黄酸在无细胞毒浓度下对结肠癌细胞耐受奥沙利铂的逆转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变化,RT—PCR检测各组细胞MDRl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藤黄酸对结肠癌SW480及SW480/LOHP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奥沙利铂与低毒剂量藤黄酸共同作用SW480/L-OHP细胞,其Ic50显著降低(P〈0.05),耐药逆转倍数为3.72。与奥沙利铂单药组相比,加入低毒剂量藤黄酸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藤黄酸作用后MDRlmRNA转录水平降低,同时下调了P—gp蛋白表达。结论藤黄酸部分逆转SW480/L—OHP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的蓄积,抑制MDRl基因的表达及降低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0.
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6月对82例早期结核性脓胸(病史2周~2个月,处于渗出期和纤维机化早期)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在胸腔镜下分离粘连,清理脓苔,刮除脏、壁层胸膜上干酪样物、坏死和肉芽组织,剥除增厚的纤维板,术中反复冲洗,术后充分引流、注药,同时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 82例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7 d顺利拔管。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术后1个月痰查结核菌无阴转阳者,术前阳性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转阴。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纤维素期和纤维机化早期的结核性脓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