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应激性溃疡(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有文献报道,危重症患者发病1-3d,使用胃镜检查可发现大约75%至100%的患者出现胃黏膜损伤〔1〕。而以隐性出血(粪隐血试验  相似文献   
43.
妇科术后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术后感染一直是最常见的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妇科术后感染主要包括:切口的感染,腹腔、盆腔内的感染及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44.
报道滚球电凝子宫内膜去除术后33个月宫内妊娠1例,并综述了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性。 病人40岁,1991年11月因月经过多2年就诊。月经周期间隔24天,持续6~10天。足月正常产6次。阴道检查:子宫前屈,稍大。血红蛋白126g/L。宫腔镜检查:正常宫腔,深9cm。病理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病人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术后避孕,术前口服达那唑6周。1992年2月行宫腔镜滚球电凝子宫内膜去除术,电流功率100W,手术结束前切除5处内膜肌条,病检观察组织破坏深度,测量3个肌条的子宫内膜最大厚度仅0.8mm,其下方肌层内无明显腺肌病。全部内膜去除过程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LGR5、β-链蛋白(β-caten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GR5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β-catenin的关系;通过肿瘤球形成试验观察LGR5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结果:LGR5、β-caten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5/30),65%(11/17),84%(54/64)以及13%(4/30),53%(9/17),92%(59/64),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1).LGR5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相关,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无相关性.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与LGR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LGR5过表达的人宫颈鳞癌细胞(SiHa细胞)肿瘤球形成率高于绿色荧光蛋白(GFP)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GR5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β-catenin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宫颈扩张球囊和缩宫素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妊娠晚期单胎、头位、初产妇24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80例。A、B组作为实验组,C组作为对照组,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后穹窿放药,B组给予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C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妊娠结局及分娩并发症。结果 A、B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及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干预至分娩时间C组明显长于A、B组(P<0.05),B组长于A组(P<0.05)。三组阴道分娩率、分娩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晚期宫颈不成熟的引产,米索前列醇组和宫颈扩张球囊组能够明显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临产时间,效果优于缩宫素组。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小鼠是否与人类一样存在着利手(爪)偏侧性现象,比较不同利爪偏侧性小鼠对不同浓度的戊巴比妥钠药物反应,初步探讨利爪分布特点及其对药物反应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临床个性化用药的参考意义.方法:成年昆明鼠96只,雌雄各半,观察小鼠抓取食物所用左右前爪频次,了解小鼠利爪分布;观察不同利爪小鼠给予非麻醉剂量戊巴比妥钠20...  相似文献   
48.
1病例资料 男,24岁.因腹痛1d就诊.患者1d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无腹泻,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体温36.5℃,脉搏95/min,呼吸20/min,血压120/75mmHg.轻度烦躁.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软,中上腹及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血白细胞27.2×109/L,中性粒细胞0.83.首诊医生考虑急性胃肠炎,予抗感染、解痉、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离院.患者症状未缓解,并出现胸闷、气喘,于14h后复诊.接诊医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5年,日常应用降糖药、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1个月前改服自行购买的"降糖药"(具体不详),未监测血糖,近15d出现多尿、多饮及乏力等症状.查体:体温36.4℃,脉搏136/min,呼吸21/min,血压133/86mmHg.精神萎靡,呼吸深大,皮肤干燥,颈部柔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哮鸣青及痰鸣音;心率136/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脓毒性心肌病大鼠的心力衰竭变化及死亡规律,以期对临床及时发现及研究脓毒性心肌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静脉注射精制内毒素(10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实验一:以自身对照,从死亡逆行观察以发现可能预测死亡的临床心功能表现;实验二: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后0(正常对照)、4、8、16、24、32、40、48、72 h杀死6只大鼠,取左心室组织,行生化、常规病理、超微结构、基因表达观测,血清肌酸激酶(CK)于24 h内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α1-肌动蛋白(α1-actin)基因表达.结果 实验一:脓毒性心肌病大鼠心率(HR)、左室收缩期末压(LVESP)在濒死前4h开始逐渐下降(F1=22.032、P1=0.000,F2=29.420、P2=0.000),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在濒死前8h开始逐渐下降(F1=17.272、P1=0.000,F2=19.685、P2=0.000),直至死亡;而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在整个过程中未出现显著变化(F=0.265,P=0.988).注射内毒素4h内大鼠未见显著的心功能变化,24h内死亡率73.9%,大部分死于注射后8 ~ 16 h,一旦存活超过24 h的个体就有2/3的机会存活超过48 h.实验二:24 h内内毒素各组间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2,P=0.805),但表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注射内毒素8h后,心肌细胞间及细胞内出现明确损害,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排列混乱,毛细血管出血,心肌横纹消失,线粒体肿胀、消失,心肌力学构架破坏,心肌侧向分离;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内纤维走向及横纹消失,线粒体损伤,纤维破坏,细胞间的连接受损严重.与正常对照组(0.637±0.160)比较,注射内毒素后α1-actin基因表达逐渐下降,8h达谷底(0.493±0.067),然后逐渐上升,32 h达到第二个低谷(0.875±0.128),但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40、48、72 h α1-actin基因表达显著上升(2.231±0.545、1.850±0.436、2.062±0.340,均P<0.01).结论 大鼠均于注射内毒素4h观察到心功能和结构损伤,并于出现征兆4~8h内死亡;脓毒性心肌病的发生机制并非通过细胞膜损害而实现;α1-actin基因表达下降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C-myc及p27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p27和C-myc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kp2、C-myc蛋白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且分析3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相互关系。结果:Skp2、C-myc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表达逐渐增高(Skp2:0%,15.38%,57.5%;C-myc:13.33%、15.38%、55.00%);而p27则相反(73.33%,69.23%,35.00%);Skp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myc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Skp2和p27在宫颈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0.641,P<0.05);Skp2和C-myc在宫颈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646,P<0.05);C-myc和p27在宫颈癌中表达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Skp2及C-myc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发展中表达逐渐升高,而p27表达逐渐降低;Skp2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Skp2与p27呈负相关。C-myc、Skp2、p27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