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2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672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255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449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1999篇
内科学   915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6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861篇
综合类   3807篇
预防医学   1792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80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861篇
肿瘤学   38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8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81.
患者男, 38岁。因"左下肢肿痛1 d"就诊。患者2周前高处坠落伤伴多发骨折和腹膜后血肿于外院行抗感染、扩容补液等保守治疗。1 d前患者自觉左下肢肿痛, 不伴咳嗽、胸闷、胸痛等不适。入院后左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腔静脉节段血流通畅, 下段管腔受血肿压迫;左侧髂总、髂外静脉节段血栓形成;左侧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上腹部增强CT检查:腹膜后血肿;左侧腰大肌损伤;骶骨骨折。行下腔静脉造影+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置入术, 术中造影发现滤器展开故障, 尝试腔内回收滤器失败, 确定滤器不在下腔静脉内(图1A), 随即释放第二枚滤器(图1B)。术后第14天行剖腹探查, 见下腔静脉后壁滤器外露呈部分展开状态, 予以丝线捆绑滤器防止二次组织损伤(图2A), 并试图拔除异常滤器失败。充分暴露滤器头端回收钩(图2B), 并予以鹅颈抓捕器成功抓取异常滤器, 并见到其内包裹结缔组织(图2C), 术中未见到明显活动性出血灶, 术后1周出院, 3个月后取出第二枚正常解剖位滤器。  相似文献   
82.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小肠间质瘤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1,患者,男,49岁,皮肤及皮下多发性结节伴发皮肤多发性色素斑沉着40余年。发现腹腔内肿块2年。查体:全身体表皮下大小不等多发性结节。胸腹部腋侧色素斑及白斑,最大径〉6cm。腹部脐下腹腔内触及肿块,移动性尚可。B超、CT示腹腔内小肠实质性占位病变,性质待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83.
导尿管肛注开塞露治疗便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秘临床上一般采用开塞露肛注和大量不保留灌肠,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1999年以来,我们尝试使用导尿管肛门灌注开塞露,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患者,女,23岁。1年前蚊虫叮咬后右上臂出现两处皮下结节伴疼痛,3个月前两处皮损均增大为红色囊性肿物。病理特征符合水疱型毛母质瘤。MRI提示:脂肪层见椭圆形乳头状长T1短T2信号,凸向皮肤表面,外缘长T2信号。手术完整切除,创面愈合良好。目前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85.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白术芍药散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术芍药散是中医传统名方,临床对于腹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有关白术芍药散的提取工艺报道较少.该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复方中10个指标性成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处理数据,对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优化白术芍药散提取工艺.结果得出白术芍药散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70%乙醇,浸泡1h,提取2次,每次2h.其中提取时间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治疗组(试验组,12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5例),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综合性治疗管理模式,并在康复治疗中结合中药或针刺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单纯基础药物治疗方法,也可非系统化地开展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短期临床疗效,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和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9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21、90天时,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99%vs61.74%和88.43%vs7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58%vs69.56%,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医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基础药物的常规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脑卒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7.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中药标准化体系的关键环节。尽管中药饮片有了国家标准,但是中药饮片标准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思考。本文结合作者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出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要更加注重和传统炮制理论、炮制机理研究与药效物质研究的结合,努力构建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8.
正常骶尾关节有一定活动度.骶尾关节固定不活动者称为尾骨骶化或骶尾关节混化.由于尾骨混化为骶骨的一部分,使骶骨长度增加并向前弯曲,因而影响分娩.除柯应及凌萝达曾提到骶骨在分娩中的重要性外,文献中对尾骨骶化与分娩的关系很少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异氟烷(Iso)对幼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的关系。方法 360只小鼠分为3大组,分别进行自主活动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每大组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Iso 0.05,0.1和0.2 ml·kg-1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一叶萩碱(Sec)2,4和8 mg.kg-1组和Iso 0.2 m.lkg-1+Sec 2,4和8 mg.kg-1组。小鼠sc给予Sec 10 min后,再ip给予Iso,测试给药后15,30,45和60 min小鼠5 min内活动次数;跳台仪和避暗仪记录小鼠步入、跳下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Iso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给予Iso后1 d小鼠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步入和跳下潜伏期缩短以及错误次数增加(P<0.05)。正常小鼠单独给Sec(除Sec 8 mg·kg-1组15 min外)对小鼠自主活动、步入和跳下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但Sec可改善Iso导致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拮抗Iso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但随着时间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ec延长Iso小鼠的跳下和步入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改善Iso对幼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P<0.05)。结论 Iso可降低幼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损害学习记忆能力,GABAA受体可能部分参与了以上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12例患者使用拱顶石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缺损大小平均为8.1 cm×14.4 cm (8.0 cm×11.0 cm~9.0 cm×21.0 cm),设计拱顶石皮瓣的平均面积为9.1 cm×16.4 cm (8.0 cm×13.0 cm~12.0 cm×19.0 cm)。随访观察皮瓣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SC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6~12个月),2例皮瓣周围皮肤感染,通过创面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口裂开、静脉回流障碍和皮肤坏死。末次随访VSS评分为6.8±0.9,SCAR评分为7.3±1.0,修复结果满意。结论 拱顶石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不仅避免了张力性缝合造成的各种并发症,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