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了解糖尿病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0位糖尿病病人和70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比容,并作比较.结果 糖尿病人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人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变化,长期监测,对其治疗和预后都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无菌吸痰管吸痰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采样培养在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4例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先后使用无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两种方法进行采样,并进行病原学分析和诊断试验的评价。结果:无菌吸痰管与支气管肺泡灌洗采样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1.88%和78.13%(P>0.05),两种方法诊断一致率达81.25%。结论:无菌吸痰管采样对于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不仅能获得准确的病原,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敏感抗生素,而且还是一种简单、安全和经济的病原采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DNR)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因素.方法 不同浓度(0、0.05、0.1、0.5、1μg/mL)DNR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组作用于Jurkat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浓度及凋亡,RT-PCR法检测bax、survivin、bcl-2和bcl-xl基因的表达.结果 DNR可明显抑制Jurkat细胞株的活性,0、0.05、0.1、0.5、μg/mL的DNR及NAC预处理组分别作用于Jurkat细胞株24 h后,ROS水平分别为(7.98±0.55)%、(8.88±0.86)%、(9.46±0.98)%、(17.48±2.98)%、(24.46±2.43)%和(11.59±1.29)%,加入NAC后ROS生成受到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41±1.44)%、(34.96±3.32)%、(45.58±3.12)%、(84.19±2.65)%、(87.93±1.74)%和(80.47±0.63)%,NAC预处理组与0.5 μg/mL DN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抑制bax基因mRNA表达,上调survivin、bcl-2和bcl-xl表达(均P<0.05).结论 DNR能够诱导Jurkat细胞株凋亡;ROS参与了DNR诱导的Jurkat细胞株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bcl-xl及survivin能够与ROS相互作用,调节DNR诱导的Jurkat细胞株凋亡.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PGE2)对人肝癌细胞HuH7 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用PGE2、EP受体激动剂、EP受体抑制剂、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HuH7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5 μmol/L PGE2处理HuH7细胞8 h后,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上升了63.59%(P<0.01);5 μmol/L EP1、5μmol/L EP3、5 μmol/L EP4受体激动剂分别处理HuH7细胞8 h后,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上升了114.76%(P<0.01),76.68%(P<0.01),70.01%(P<0.01),而5 μmol/L EP2受体激动剂处理HuH7细胞8 h后,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10 μmol/L EP1,10 μmol/L EP4受体抑制剂分别处理HuH7细胞8 h后,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PGE2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2.95%(P<0.01),28.36%(P<0.05),而10 μmol/L EP2受体抑制剂处理HuH7细胞8 h后,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PGE2组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10 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HuH7细胞8 h后,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PGE2组相比下降了28.05%(P<0.01).结论:PGE2可能通过EP1、EP3、EP4这3种受体影响HuH7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且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验证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是否能提高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核型异常检出率.方法 抽取57例B-C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分别加入CpG-ODN DSP30+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美洲商陆(pokeweed,PWM)和IL-2后进行培养,5 d后按常规收获并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Cen12、D13S25、Rb1、ATM、P53、MYB和IgH探针对其中19例核型正常的患者进行组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抽提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variable heavy chain,IgVH)并进行DNA序列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白血病细胞的CD38和ZAP70表达.结果 DSP30+IL-2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43.85%)明显高于PHA组(15.09%)、PWM组(17.31%)和IL-2组(3.13%)(P<0.01).DSP30+IL-2组共检出畸变52种.数目异常以+12或+12伴其它异常为最多见(9例);结构异常以易位为最多见(14例),包括平衡易位11例和不平衡易位3例,前者中又以14q32重排为最多见(7例).FISH显示19例正常核型患者中13例(68.42%)显示1种或多种异常,包括12三体和p53缺失各l例,IgH重排和部分缺失各1例,13q14.3缺失11例,其中5例合并RB1缺失,1例合并RB1部分缺失,未见ATM和MYB缺失者.PCR揭示10/18例有IgVH突变(55.55%).FCM检测揭示10/45例CD38+,35/45例CD38-,11/27例ZAP70+,16/27例ZAP70-.同时进行CD38和ZAP70检测的26例中,5例为CD38+ZAP70+,13例为CD38-ZAP70-,2例为CD38+ZAP70-,6例为CD38-ZAP70+.统计学分析揭示复杂核型异常与IgVH无突变之间有相关性,但未发现CD38或ZAP70表达与核型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CpG-ODN可显著提高CLL的核型异常特别是各种平衡和不平衡易位的检出率;FISH是常规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二者结合能提供更全面的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比较BCR/ABL双色额外信号探针(dual color extra-signal BCR/ABL probe,ESFISH探针)及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ual color dual fusion BCR/ABL probe,D-FISH探针)在Ph阳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中信号模式的差异,探讨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D-FISH和ES-FISH探针对74例伴有单纯t(9;22)(q34;q11)及37例伴有变异Ph易位或复杂核型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进行间期FISH检测.结果 所有单纯t(9;22)(q34;q11)易位的白血病患者应用两种探针均检测到BCR/ABL阳性信号,ES-FISH探针显示2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1个黄色信号模式,而D-FISH探针显示1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2个黄色信号模式.ES-FISH探针在9例(12.2%)Ph阳性白血病患者中识别次要BCR断裂位点(1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2个黄色信号),而D-FISH探针不能识别主要BCR和次要BCR断裂位点;D-FISH探针在8例(10.8%)Ph阳性白血病中区分ABL基因单独缺失(1个橙色信号、2个绿色信号、1个黄色信号)和ABL、BCR基因共同缺失(1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1个黄色信号),ES-FISH则不能区分之.检测变异Ph易位和含Ph易位的复杂核型异常时,两种探针的信号模式分别有4种和6种之多,且以不典型者居多,对于它们的精确解释必须依赖常规染色体分析和中期FISH结果 .结论 ES-FISH及D-FISH探针由于BCR探针大小及覆盖区域不同,在Ph阳性白血病的FISH检测中显示不同信号模式,可分别作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ISH检测的首选.若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主要BCR断裂点和次要BCR断裂点、伴或不伴有衍生9号染色体部分序列缺失均不影响预后,但鉴于ES-FISH探针性价比优于D-FISH探针,推荐其作为Ph阳性白血病FISH检测的首选.  相似文献   
87.
随着介入治疗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科学。心血管介入治疗是近20~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特别的介入治疗精密器械对体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同时也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相关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从而面临着新的任务的挑战。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现将我科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注射液中大蒜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蒋慧  刘斐 《中国药业》2005,14(2):43-43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大蒜素注射液中大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甲酸(85:1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大蒜素浓度在35~2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7,平均回收率为100.39%,RSD为0.72%.结论:HPLC法可用于大蒜素注射液中大蒜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值异常与患儿继发免疫紊乱,导致感染及重症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9例,经化疗骨髓持续缓解(CCR)9-12个月和21-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4.0×109/L时,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美国BD公司)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CD16/56+细胞的百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T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失调,CD4+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数上升(P<0.05),CD4+/CD8+细胞比值严重倒置(P<0.01),CD19+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临床上常见白血病患儿易感染和多发严重感染亦与此有关。2.CD16/56+标记的自然杀伤细胞并不随化疗次数增加而有变化(P>0.05),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3.A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细胞百分数无改变(P>0.05)。结论 ALL患儿免疫活性细胞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受到明显影响,有必要尽早进行免疫干预治疗,以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抗感染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监督能力。对CD19+细胞减少,在感染发生时,给与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