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213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2000年NATURE杂志著文所述:只有VEGF在促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高度特异且有效[1]。近年来,VEGF以其强大的增加血管通透性及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在牙周炎发展的过程中,牙周组织的血管系统发生了如数量增加,管径变大,管壁增厚等变化[2,3],而糖尿病作为牙周炎发病的全身因素之一,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高植入扭力对种植体-骨界面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枚微型种植体以(14±1)Ncm及(11±1)Ncm的扭力植入4只Beagle犬的下颌牙槽骨,观察7 d及28 d的组织学、组织形态测量学及扫描电镜变化。结果:14 Ncm组植入后7 d界面密骨质有重度微损伤,28 d骨界面仍有许多碎骨屑。而11 Ncm组7 d骨质轻度微损伤,28 d骨愈合良好。2组种植体-骨结合率(BIC)无显著差异(P0.05),7 d时,2组种植体-骨密度(B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8 d时,11 Ncm组BD值明显高于14 Ncm组(P0.05)。结论:适度扭力植入种植体的骨界面损伤小、愈合快,而过高植入扭力可造成骨界面严重微损伤,影响骨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103.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典补肾方剂左归丸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牙周炎大鼠左归丸与雌激素治疗后颌骨结构和骨量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麻醉下结扎上颌第一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摘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去势3个月后分别用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治疗3个月。结果与结论:左归丸、戊酸雌二醇治疗均能促进大鼠牙槽骨的新生,减轻牙周附着丧失(P〈0.05),使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5),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水平升高(P〈0.01),降低了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P〈0.01)。结果证实,左归丸、戊酸雌二醇在改善骨质疏松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结构的基础上,促使颌骨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4.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典补肾方剂左归丸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牙周炎大鼠左归丸与雌激素治疗后颌骨结构和骨量的变化.方法:将SD 大鼠麻醉下结扎上颌第一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摘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去势3 个月后分别用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治疗3 个月.结果与结论:左归丸、戊酸雌二醇治疗均能促进大鼠牙槽骨的新生,减轻牙周附着丧失(P < 0.05),使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 < 0.05),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水平升高(P < 0.01),降低了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P < 0.01).结果证实,左归丸、戊酸雌二醇在改善骨质疏松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结构的基础上,促使颌骨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5.
背景:针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常规扩张法与快速扩张法的不足,提出了反复快速皮肤扩张法。目的:观察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对皮瓣表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反复快速扩张组、快速扩张组、常规扩张组。结果与结论:扩张维持第2,3周,反复快速扩张组皮瓣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高于快速扩张组、常规扩张组(P<0.05)。除扩张维持第3周外,其余各时间段,反复快速扩张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扩张维持第4周,反复快速扩张组表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提示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能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合成与分泌皮瓣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了扩张皮肤中成纤维细胞及表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6.
微型种植体植入角度对骨界面应力峰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近几年,微型种植体骨性支抗很大地扩展了正畸治疗的范围。种植体周围合适的应力分布有助于降低种植体脱落率。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不同植入角度对骨界面应力峰值的影响。材料:颌骨CT扫描数据依据董玉英的扫描结果。参照德国Medicon公司生产的螺纹型微型种植体(纯钛,Aarhus Screw Syst1.6型)建立种植体模型。方法:应用颌骨CT扫描图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下颌第1磨牙及第2双尖牙间分别以向30°,60°,90°,近中向30°,60°植入种植体,给以水平方向1.96N加载。主要观察指标:计算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最大第1主应力(拉应力),第3主应力(压应力)及Von-Mises应力蜂值和位移峰值,分析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特点。结果:近中30°植入的拉应力、压应力及Von-Mises应力峰值都明显小于其他模型,种植体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骨界面的颈部,并在皮质层内迅速衰减,松质骨内的Von-Mises应力很小,靠近载荷的一侧受压,另一侧受拉。结论:植入角度对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不同加载条件下应力集中部位均出现在种植体颈部。减少植入角度及减少载荷线与种植体长轴的夹角可以降低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107.
涎腺肌上皮瘤与肌上皮癌中c-erbB-2癌基因的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癌基因在肌上皮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采用c-erbB-2癌基因蛋白与p53基因蛋白的单抗(DO-1)研究14例肌上皮瘤与6例肌上皮癌。结果发现,5/6例肌上皮癌与9/14例肌上皮瘤均过度表达c-erbB-2癌基因蛋白;5例瘤旁腺体内导管上皮细胞也过度表达c-erbB-2。因此推测,c-erbB-2癌基因可能作为一种启动基因,与肌上皮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p53基因蛋白研究发现,肌上皮癌(5/6例)反应阳性,肌上皮瘤(0/14例)全部反应阴性。作者认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肌上皮癌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vity)又称过敏性牙本质(hypersensitivity),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老年人牙齿由于长时间的咀嚼磨耗,往往造成牙本质暴露,从而引发牙本质过敏症。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虽然治疗方法很多,诸如药物脱敏治疗、电凝脱敏治疗、离子导入脱敏治疗、修复治疗等,但大多数治疗方法效果都不够理想,病程易反复。我们对老年牙本质过敏症患者应用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本质进行脱敏治疗,为临床治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9.
涎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突变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型多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 p5 3基因突变。 方法 采用非同位素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型多态分析 (PCR -SSCP)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 14例多形性腺瘤中有 11例出现PCR -SSCP异常电泳带 (阳性率 78.6 % )。突变部位分布在第 5~ 8外显子 ,其中第 5、6、7、8外显子的阳性例数分别为 2、6、7、3例。在 11例阳性肿瘤中有 2例肿瘤同时出现 3对外显子 (第 6、7、8外显子 )异常 ;3例肿瘤同时出现 2对外显子(第 6、7和 7、8外显子 )异常。结论 ①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中 p5 3基因的第 5~ 8外显子均有突变 ,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是外显子 6和 7;②在阳性的肿瘤中约有半数出现多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10.
背景:目前牵引器的发展趋势为由外置式向内置式,由手动加力向自动化加力,由一维向多维发展.目的:研制、开发一种具有口内型及口外型下颌骨延长器优点的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骨延长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的研发于2004-10/2005-12由河北医科大学厚朴口腔种植中心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同完成.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6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动物实验场完成.材料:自行设计研制的组合式单侧下颌骨延长器由固位臂、固位臂连接杆、导向杆及调节螺杆组成;组合式双侧下颌骨延长器由中心镙杆,导向杆,水平杆和固位臂组成,最大延长量35 mm.方法:12只健康生长期山羊按牵张后稳固时间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固定1周组,固定2周组,固定3周组和固定4周组,每组3只.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术,以自制延长器固定.经7 d延迟期,以0.5 mm/次的速度牵张,2次/d,连续10 d.分别于固定期第1,2,3,4周处死4组动物(处死前6,12 d给予四环素口服),摄双侧下颌骨俯位片,留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动物术后牵引器稳定情况;上、下颌咬牙合关系,两侧颞下颌关节及新生骨区域各层软组织愈合情况;光镜观察不同时期新生骨组织组织学特点;四环素荧光染色观察新骨生成的速度;扫描电镜观察固定4周组动物髁状突软骨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研制了具有口内、口外下颌骨牵引器优点的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动物实验观察下颌骨延长量为(8.90±0.52)mm;新骨由骨断端向牵张中央区域生长,颊舌侧隆起,色泽稍暗,表面稍粗糙,中央部位稍软.下颌骨侧位X射线平片显示,牵引间隙影像密度随固定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术后4周,牵引间隙中心可见小块锯齿状透射区.组织学观察:固定期1周时,牵引间隙内为大量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截骨线两端边缘处可见少量针状新生骨小梁;随固定时间延长,骨小梁增粗、钙化;至固定期4周时,牵引间隙内可见较完整的编织骨,新生骨小梁改建活跃,排列与牵引方向一致.四环素荧光染色观察:随固定时间延长,荧光带连续性增强,亮度增高.髁状突表面被覆光滑纤维软骨组织,扫描电镜可见髁状突软骨表面有浅波纹状结构,凝胶状物覆盖完好,表面可见细小点线状结构.结论: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和经济性;可成功延长下颌骨,成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