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该研究基于Meta分析类文献分析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共纳入24篇Meta分析类文献,涉及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5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文献数量较多,以上注射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较西药单独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对6 min步行实验、射血分数、脑肽钠等指标显著改善。参附注射液还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节心率等指标。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偏阳虚证患者,参麦注射液可用于偏阴虚患者,生脉注射液可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可见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衰可以提高疗效,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临床使用较多,临床使用时需要对症治疗。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研究文献水平较低,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仍需高水平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患儿中男144例,女112例,年龄2-14岁,其中小于7岁66例,7-12岁125例,12-14岁65例。151例(44.92%)患儿首发症状发生于皮肤,142例患儿(55.46%)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其中81例(57.04%)伴肾脏损害;116例(45.31%)患儿有消化道症状,其中82例(70.69%)伴肾脏损害;256例中103例(40.23%)有关节症状。结论: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易发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润肺咳喘胶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豚鼠气道反应性及血清IL-5、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润肺咳喘胶囊治疗CV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及中药组,根据文献方法制成CVA模型,灌胃给药14 d.检测各组豚鼠气管组织病理学、咳嗽反应、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5、IL-6及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CVA豚鼠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它炎性细胞浸润,中药及激素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和激素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肺阻力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结论 润肺咳喘胶囊可能通过降低CVA豚鼠血清IL-5、IL-6水平,改善CVA豚鼠咳嗽症状、肺阻力及动态顺应性,而达到治疗CVA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大蒜作为传统的调味品,同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属药食两用中药。传统上,大蒜主要用于消肿、解毒、杀虫;现代研究表明,大蒜在防治肿瘤、缓解三高、降低胆固醇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受到了众多学者青睐。大蒜主要含有蒜氨酸、大蒜辣素[其不稳定,分解生成小分子硫化物,主要包括二丙烯三硫化物(DATS),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二烯丙基硫化物(DAS)等,这些成分也是大蒜油的主要成分],蒜氨酸酶、大蒜挥发油、大蒜皂苷、大蒜多糖、微量元素等;其中,大蒜多糖是大蒜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它也是大蒜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大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9~10 k Da,属于小分子杂多糖,水解发现其主要含有果糖、葡萄糖等,质量控制主要为检测总多糖和多糖分解后的单糖含量;大蒜中大蒜多糖的含量在70%以上;提取方法主要有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等。大蒜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病毒、保肝、保护心肌、防止心肌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开发成药品与保健品;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作为食品原辅料,用于食品生产。因此,大蒜多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就近10年对大蒜多糖的组成、提取纯化方法、含量测定、药理活性、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为其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红芪和黄芪药材中总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二者总多糖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1,2年)对2种药材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在490 nm波长处测定甘肃不同产地红芪和黄芪共28批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16.5~165μ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红芪和黄芪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3%和100.33%,RSD分别为2.1%和2.3%(n=6)。1年生红芪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11.45%,武都地区5.96%,陇西地区10.97%,甘肃各地区总平均9.35%;黄芪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3.69%,武都地区1.93%,陇西地区7.06%,甘肃各地区总平均4.02%;2年生红芪样品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6.28%,武都地区5.82%,陇西地区6.69%,甘肃各地区总平均6.23%;黄芪中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宕昌地区7.91%,武都地区8.03%,陇西地区7.12%,甘肃各地区总平均7.73%。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样品中总多糖含量测定。甘肃省5县,1市区红芪和黄芪在品种及年限对比中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从多糖含量分析,红芪不适合替代黄芪使用。各地1年生红芪中总多糖含量均高于黄芪,2年生红芪总多糖含量均低于黄芪。红芪以宕昌产较优,且以1年生为最好;黄芪1年生以陇西、岷县较优,2年生以武都较优。  相似文献   
106.
王冰  樊茂蓉  崔云  苗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24-1126
王书臣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遣方用药善用对药,临证如布阵,用药似排兵,或为增效减毒,或为平调寒热,或为攻补兼施,常获佳效。总结王师临证常用的部分药对,分析其药对组成、组合原因、配伍特点、特殊用量等,挖掘王师治疗肺系疾病独特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07.
考察羟基芫花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其与其他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借鉴。该实验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鼠、小鼠和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羟基芫花素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对UGT1A1,在小鼠肝微粒体(M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几乎无抑制作用(IC50=190μmol·L-1);在大鼠肝微粒体(RLM)和重组酶(r UGT1A1)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0.93,20.07μmol·L-1),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线性混合型抑制;在H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弱抑制作用(IC50=76.31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强弱顺序为RLMr UGT1A1HLMMLM。综上,羟基芫花素对不同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s及UGT1A1活性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性,提示羟基芫花素可能存在基于UGT1A1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羟基芫花素提供实验依据,并为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联合用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黄连与其他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对6种黄连生物碱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采用大小鼠肝微粒体,以及生物碱小鼠体内诱导后的肝微粒体,构建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在大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及药根碱均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其中表小檗碱抑制作用最强;对UGT1A1,药根碱表现为弱的抑制作用(IC50≈227μmol·L-1),而黄连碱和巴马汀则呈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对UGTs均呈显著的抑制作用;而6种生物碱对UGT1A1均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内诱导实验中,只有小檗碱对UGTs,药根碱对UGT1A1活性呈现显著升高作用,其他生物碱的作用不明显。综上,黄连生物碱在对UGT的作用上显示出明显的种属和体内外的差异,同时生物碱结构的变化对UGT活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黄连与其他药物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报告1例以头皮大疱为主要特点的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女,11个月.头皮反复起水疱、大疱3个月,每次发作前,面部潮红,头部出现风团样皮损,而后出现水疱、大疱,皮肤划痕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和Giemsa染色证实为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110.
患者男,18岁。因双手掌大鱼际及虎口处红斑、鳞屑2年于2006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双手掌虎口处无明显诱因出现黄豆大红斑,上覆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未治疗,后皮损渐扩大至大鱼际处(图1),有瘙痒感,遂到医院求治。当地医生按手部湿疹给予曲安西龙片、抗组胺药及外用药物等治疗,曾有所好转,以后又逐渐加重,皮损渐扩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一周前,右足内侧缘发现豆大红斑、其上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检查发现,其双足底部散在分布数个豆大至甲盖大红斑,其上有少许鳞屑,用棉签轻刮皮损可见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