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HD患儿63例.将63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3).试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FDP.分别于术前、CPB后3 h和CPB后4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CHD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后3 h,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a<0.05),且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PB后48 h,2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较术前均仍有升高.结论 CHD患儿CPB后3 h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和IL-8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5.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血浆置换技术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 ,治疗范畴已涉及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系统。在病情危重继发肾功能衰竭时 ,将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两种血液净化方法串联使用 ,短时间内完成治疗 ,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 ,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我中心采用此种方法治疗 3例危重患者 ,均得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病例 1,男性 6 4岁。因胃癌切除术后 2a ,发现黄疸 1周 ,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1994年入我院外科。总胆红素 14mg/dl,尿素氮 73mg/dl,肌酐 6mg/dl,诊断 :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2…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观察1962年1月~1965年5月和1972年1月~1979年10月临床和病理诊断为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并在本院作子宫切除术之患者的组织学材料189例(绒癌73例、恶葡116例),比较了术前未化疗组与三联序贯化疗组之细胞反应强度,郎罕氏细胞与合体细胞比例,病灶中新鲜出血程度及恶葡滋养叶细胞增殖度之差异;并对三联序贯化疗后形态学改变之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VPB)是临床常见心律常之一。多年来对判断器质性与功能性VPB,欲指导采用有利的治疗措施,一直是内科医师十分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的普及和电生理检查研究的不断深入,对VPB乃至频发性VPB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目前研究表明,左右心室正常活动顺序的改变均可引起双心室相互作用失调,而影响跨间隔压力阶差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现就目前研究概况作如下复习。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患者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的症状极为少见,临床较易误诊,现将我院术前误诊为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总结了18例预激综合征并窄QRS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治疗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提示用某些药物有诱发房颤、房扑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