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系统评价化浊行血方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化浊行血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和原始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评价指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浊行血方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WMD=-2.00,95%CI-2.41,-1.58),P0.00001];化浊行血方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化浊行血方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2.
胡晓洁  管玉梅 《全科护理》2020,18(24):3136-3138
通过对互联网教学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护士规范化培训现存问题解决思路,以期"互联网+护理"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资源的重复使用率、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进而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3.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齿槽裂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在治疗齿槽裂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2002至2005年,选择齿槽裂骨缺损患者7例(单侧6例,双侧1例),以患者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pDBM)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治疗齿槽裂骨缺损。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s,复合部分脱钙骨体外培养1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1、3、6、12、24、36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结果6例患者头部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个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3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1例患者(双侧齿槽裂)植入物外露感染。结论以自体hBMSCs为种子细胞,部分脱钙骨为支架材料,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齿槽裂骨缺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KHE)和丛状血管瘤(T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7例伴KMP的KHE和TA病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学分析.结果 诊断为KHE 5例,TA 2例,均伴有血小板降低.7例均在出生后1月内发病,病灶均位于躯干或四肢.2例快速增大,2例缓慢进展,3例稳定或逐渐消退.二者病灶外观多样,典型表现为暗红或紫红色肿块或斑片.组织学上,KHE和TA均由结节状梭形血管内皮细胞团构成.区别在于KHE内皮细胞团边界不清,红细胞淤滞,含铁血黄素沉积;TA内皮细胞团界限清晰,呈弹坑样分布.口服泼尼松治疗2例,切除植皮1例,效果满意;随访观察4例,病情无进展.结论 KMP病理性质为KHE或TA,前者为中间性肿瘤,具局部侵袭性,后者为良性肿瘤,二者均可部分白行退化,需与其他类型血管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5.
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预塑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探讨其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 0只成年杂交犬,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颌面骨缺损实验研究(下颌骨节段缺损,颅骨全层缺损),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手术,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作阴模,填充磷酸三钙高温烧结后制成多孔支架,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回植,螺旋CT检测组织工程骨和骨缺损完全匹配情况.结果:10例均按预设计制备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据此制备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手术回植和骨缺损完全匹配.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可对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进行预塑形,对未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进行冷冻保存,探讨建立血管瘤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血管瘤内皮细胞,以含20%胎牛血清的EGM-2培养液进行培养.vWF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培养内皮细胞及其纯度.按慢冻速融原则对血管瘤细胞进行液氮冻存、复苏,比较未冻存和复苏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活力、形态、增殖能力、低密度脂蛋白摄取能力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CD31免疫磁珠阳性分选获得高纯度的原代血管瘤内皮细胞,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约为未冻存细胞的94.8%,二组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差异,生长曲线相似,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未冻存细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法能获得高纯度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冻存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为血管瘤的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回顾了11例被诊断为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患儿的MRI和4例患儿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所有的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肿物均未治疗而在1岁前消退.病灶外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肿物呈紫色隆起,伴有肿物邻近部位静脉扩张(n=4);肿物颜色浅灰色,伴有肿物表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肿物周缘发白晕圈(n=3);肿物紫色平坦,质地较硬(n=3).仅1例病灶质地柔软,肿物位置较深,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肿物平均直径5.6cm.MRI和CTA表现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部分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均质性较差和更大的流空信号.结论 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出生时即已增生完全的特殊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出生后消退迅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诊断,不推荐激进的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回顾了11例被诊断为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患儿的MRI和4例患儿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所有的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肿物均未治疗而在1岁前消退.病灶外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肿物呈紫色隆起,伴有肿物邻近部位静脉扩张(n=4);肿物颜色浅灰色,伴有肿物表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肿物周缘发白晕圈(n=3);肿物紫色平坦,质地较硬(n=3).仅1例病灶质地柔软,肿物位置较深,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肿物平均直径5.6cm.MRI和CTA表现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部分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均质性较差和更大的流空信号.结论 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出生时即已增生完全的特殊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出生后消退迅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诊断,不推荐激进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犬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体外培养,诱导后的成骨活性,探讨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抽取成年犬骨髓,用梯度离心法获取单核细胞,经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培养后,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成骨活性。结果:第1代细胞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Core-binding factor alpha subunit 1(Osf2/Cbfal)、Osteopotin(OPN),I型胶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I型胶原的原位杂交结果开始呈现阳性,第3代细胞Bone Sailoplain(BSP),Osteocalcin(OC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开始呈现阳性,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外有胶原分泌和钙盐沉积。结论:BMSCs不仅能大量扩增,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分化,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0.
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实现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在组织工程化细胞中的高效、稳定、长久表达。方法: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V-GFP,通过PT67包装细胞克隆,经G418筛选、扩增,获得大量含GFP基因的病毒液,并直接感染靶细胞。结果:转染细胞于48h后,在荧光显微镜蓝光激发波长下,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转染率达20%-50%。感染靶细胞内GFP的有效表达可持续2个月。结论: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GFP载体,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细胞标记,用于细胞动态研究,其方法简便、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