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04~2010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2004年以来,本中心在采血量、献血者队伍的构成、献血者流失的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自2004年以来,采血人次和采血量在逐年攀升;多次献血者(资料库数据显示有2次或以上献血记录的献血者)的比例以2004年最高,而在2005年大幅回落,随后逐年有所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多次献血者比例有明显减少,但是,多次献血者的总人次仍比2009年有所增加;献血者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主;12%以上的献血者因为献血前筛查不合格而被淘汰。结论本中心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改革和创新是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肿瘤检测试纸是以测定尿液多胶诊断癌症,及疗效监测,追踪观察癌症的复发的方法。我们从1993年起共检测了250人次尿多胺,将已确诊为癌症病人129例,与正常人30例进行比较,认为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省时、费用低,而且阳性率高,当病情平稳时尿多胺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1材料与方法1.互分组对照组为我院健康职工及家属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在20岁~70岁。观察组1为住院的进展期癌症病人,均为病理学确诊的病人,共115例,年龄在二5岁~72岁,其中肺癌30例,结直肠癌14例,肝癌13例.白血病11例.乳腺癌8例,恶性淋巴瘤7例,鼻… 相似文献
13.
14.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 var.formosana (Boiss.) Shah et Yuan的干燥根.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止血、消痈散结、托毒排脓、美容、杀虫、明目、止逆、蚀脓、止带...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第二条第四款,"毒品"是指这种物质的性能能引起成瘾之依赖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郁,以致造成幻觉,或对动作机能、思想、行为、感觉情绪之损害的天然、半合成、合成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起效、缓解时间。方法将118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小剂量纳络酮组39例,大剂量纳络酮组40例。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起效、缓解时间。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组缓解率为72.50%和61.54%,总有效率为95.00%和92.31%,均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41,03%和总有效率69.23%,其中总有效率两组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起效、缓解时间大剂量纳络酮组(1.72±1.70d、1.79±1.31d)少于对照组(2.27±1.91d、3.59±1.69d)和小剂量纳络酮组(2.00±1.90d、3.31±1.79d),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疗效好,而且大剂量纳络酮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18.
19.
患者男,40岁。2个月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痛腹泻,粘液便,伴里急后重,腹胀,乏力。曾服氯霉素,黄连素,肌注庆大霉素等治疗稍有好转。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口渴、多汗、瘙痒,以慢性菌痢于1988年7月5日收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分析影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效率的多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科院前及院内接诊的心搏骤停(CA)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分为复苏有效组(36例)和复苏失败组(57例)。总结分析影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效率的多因素。结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其中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交通意外致伤、CPR开始时间5 min、电击除颤开始时间5 min为危险因素;年龄≤60岁、CPR持续时间≤15 min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为保护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交通意外致伤、开始CPR5 min和开始电击除颤5 min是影响心肺复苏效率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CPR持续≤15 min和肾上腺素≤5 mg是影响心肺复苏效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