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age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on the inci-dence of bronchopulmanary dysplasia. Method Four hundred and three premature infants with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ose of PS: low-dose group (L-PS group, ≤ 100 mg/kg, n =188) ,high-dose group(H-PS group, > 100 mg/kg, n = 94) and no-PS group (N-PS group, n = 121). The 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FiO2) and ptlmonary oxygenating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6 hours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the durations of oxygen therapy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requency of repeated intubafion,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BPD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After 6 hours PS administra-tion, the FiO2,oxygen index and duration of oxygen therapy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0.05), while PO2 and the arterio-alveolar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in the H-PS and L-PS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N-P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L-PS and N-PS groups,the H-PS group showed a decreased incidence of BPD. Conclusions PS administration could improve the pul-monary oxygenation and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BPD, especially in high-dose.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救治毒蘑菇中毒患者的疗效,提高急性中毒急救成功率。方法对39例蘑菇中毒患者常规洗胃后,采用动静脉置管、活性炭肾、血液灌流机建立体外循环回路,行血液灌流治疗;配合静滴盐酸山莨菪碱(654-2)、补液、利尿等治疗。结果 39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院外随访1个月未出现后遗症及反跳现象。结论对于蘑菇中毒者,血液灌流可更快速、更有效地消除毒蘑菇毒素及内源性毒素,提高存活率,治疗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包膜特点、有无肿大淋巴结等。结果 8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1岁。7例患者以自觉腹部包块伴腹痛就诊,1例以腹胀、腰背疼痛、双腿无力就诊。8例患者中,4例是隐睾原发肿瘤,1例为正常睾丸精原细胞瘤伴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3例为隐睾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形成。8例病灶在CT/MRI上呈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平扫8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7例包膜均完整,4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年,易发生复发转移,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4.
氧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  陈艳艳  聂川  罗先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4996-4997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氧疗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较规范的6所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调查医院,收集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在调查医院出生或收治的并已进行眼底检查的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治疗用氧情况。结果:吸氧浓度<40%、40%~60%、>60%的ROP发病率分别为12.14%、30.00%和53.19%,吸氧时间<7天、7~14天,>14天ROP的发病率为13.50%、23.60%和25.30%,不同吸氧时间和不同浓度下RO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方式与ROP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规范使用氧疗、降低用氧浓度和缩短用氧时间是ROP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对89例行胃镜检查患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有无Hp感染,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89例中24例14C-UBT检测出Hp感染,其中15例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证实,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Hp在体检出率为16.85%;有9例14C-UBT检测出Hp感染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未发现,假阴性率为10.11%.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对于Hp的检出率较高,使Hp感染的在体诊断得以实现,为Hp感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但不能作为首选检出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超细鼻胃镜在治疗高龄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46例均给予超细鼻胃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除1例因双侧鼻甲均肥大而改经口插入外,其余均顺利完成胃镜下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28例轻度恶心,12例鼻腔黏膜轻度损伤,16例腹胀痛,其余未诉特殊不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超细鼻胃镜是治疗高龄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法在NEC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新生儿科NEC分级法实施前后NEC患儿的死亡率、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发生率、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剖腹肠切除术患儿和腹腔引流患儿生存率,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和NEC分级组患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9%vs 8.4%),NEC分级组患儿的外科干预率要高于对照组(37.7% vs 26%),但外科干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12.7%vs 18.8%);两组患儿禁食天数和静脉营养时间无显著差异,NEC分级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7.2±14.6)dvs(45.6±18.3)d;腹腔引流术患儿的死亡率低于剖腹手术组(9.1% vs 16.7%),静脉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38.8±9.5)dvs (45.8±10.5)d,但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剖腹手术患儿无显著差异.结论:实施NEC分级诊疗,将外科干预时机前移有助于缩短NEC患儿的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的病死率没有显著影响,与传统剖腹探查术相比,行腹腔引流术患儿的死亡率更低,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8.
当前Barrett食管(B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激光、氩气凝固、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理想的治疗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而不损伤深层组织,最终结果是使其不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PC)广泛应用于BE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临床报道较多的是直接胃镜下的治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缺点,如治疗时间长、治疗不连续(术后容易残留)、手术视野暴露不清、反复进退镜身导致焦痂脱落出血等.针对上述缺点我中心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8例BE患者采用透明帽辅助下的APC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保证良好的一次性切除率,对传统治疗方法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69.
广东省基层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东省基层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现状,探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ROP防治管理模式。【方法】通过信函、现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广东省设有新生儿ICU(NICU)的基层医院进行ROP筛查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氧疗监测情况、是否开展ROP筛查以及近五年筛查例数和阳性率等。【结果】一级医院氧疗监测开展率25.00%,二级医院氧疗监测率51.28%,二级医院较一级医院开展早产儿氧疗监测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级医院开展ROP筛查率9.09%,二级医院开展ROP筛查率30.77%,二级医院较一级医院开展ROP筛查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级综合医院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ROP筛查率分别为27.78%和36.84%,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3%和0.9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基层医院尚未普遍开展ROP筛查。以行政干预手段促进ROP筛查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建议建立以三级医院为依托、覆盖基层医院的网络式ROP筛查防治模式,保证基层医院ROP的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于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胃镜发现的食管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根据病变大小及性质,在胃镜下分别行圈套器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结果 45例食管隆起性病变经超声胃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平滑肌瘤,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全部完整切除,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均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胃镜对食管平滑肌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内镜下微创切除是治疗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