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62.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严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既要防控疫情同时还要更好开展必要的病房日常诊疗工作,杜绝医护人员感染。绵阳地区的COVID-19疫情有其自身特点,结合科室在这方面的经验举措,分享"疫情防控+诊疗工作"的病房诊疗实践经验,期望对湖北以外疫情非高发地区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63.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64.
目的观察龙琥醒脑颗粒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与继发性脑损伤的相关性及龙琥醒脑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龙琥醒脑颗粒鼻饲,疗程14 d。通过监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颅内压、脑损伤灶及周围水肿带体积改变评定两组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的含量。结果治疗7、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L-6含量均于第3天达高峰,与脑水肿高峰期及GCS评分最低值相吻合;第7天两组患者TNF-α、IL-6含量均较第3天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快(P<0.05或P<0.01)。结论血清TNF-α、IL-6的含量可反映sTBI继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龙琥醒脑颗粒可提高sTBI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65.
目的提供国人新生儿心脏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新生儿心脏超声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发育正常新生儿尸体,10%福尔马林灌注后行直视下解剖学测量,获取心的重量、体积、各房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心室流出道长度、乳状肌数目、腱索数目等数据,并与已知国人参考值进行对比。对12例有生前B超资料的与相关解剖学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心的重量、体积、冠状沟周径、心的长、宽、厚、左右心室流出道、乳头肌长度、腱索的数目小于参考值(P<0.01);房室壁厚度、乳头肌数目与参考值无差异(P>0.01);房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心室流出道长度的B超值小于解剖学测量值(P<0.01)。结论海南地区(汉族)新生儿心脏重量?体积的解剖学测量值小于参考值;新生儿心脏B超测量值与解剖学测量值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66.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复合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及其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肌支。该支出现率占82.5%,距甲状腺上动脉起点(1.72±0.76)cm处发出,起始外径(1.52±0.10)mm,肌外长度为(22.07±0.4)mm;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体表投影位于乳突尖下方(4.01±0.39)cm,距肌前缘的距离为(2.14±0.46)cm处。结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粗、蒂长,可以制成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修复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67.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康复医学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初发患者多建议保守治疗,小针刀是 LDH的常用保守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关于小针刀治疗LDH机制的描述多集中在穴位、经络等中医理论及松懈、疏通组织的解剖学方面,少见深入的血清学机制探讨[1].因此本研究通过探究小针刀...  相似文献   
568.
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突出间隙:L3~46例,L4~59例。手术选择后侧旁正中入路,采用MED系统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1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微创经后侧旁正中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9.
喉镜暴露困难是指用常规喉镜暴露声门时不能看见声门的任何结构[1],困难气管插管则指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使用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超过10min或插管次数超过3次。本研究拟采用张口甲颏间距的测量,采集国人口腔及气道周围解剖学数据希望找到更适合国人的气管插管困难预测评估方法,为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以更好的处理困难气管插管。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择期  相似文献   
570.
本研究旨在观察高糖对关节软骨细胞的损伤作用,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高糖诱导软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