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了解江油市2002-2006年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动态及健康人群对钩体的免疫水平,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进行鼠密度、鼠带菌率和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平均鼠密度为5.10%,最高为9.55%。平均带菌率为0.73%,褐家鼠带菌率最高,为2.50%。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以澳州群为主(37.88%)。结论江油市鼠密度,鼠带菌率较低。野鼠是稻田型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褐家鼠带菌值得重视。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水平正在下降,钩体病监测力度应加强。  相似文献   
42.
应用α-珠蛋白3′-HVR探针进行小鼠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HVR探针及Southern杂交技术应用于实验小鼠遗传质量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人源α-珠蛋白3′-HVR探针,应用ECL试剂盒,以HRP标记进行Southern杂交,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5种近交系小鼠(BALB/c、DBA/2、T739、TA1、615)、1种封闭群小鼠(KM)及2种免疫缺陷小鼠(BALB/c-nu/nu及C.B-17SCID)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其不同近交小鼠的DNA指纹图各异,而同种近交系的不同个体的DNA指纹图相同,封闭群KM小鼠不同个体之间的DNA指纹图存在一定差异.BALB/c-nu/nu小鼠、CB-17SCID小鼠不同个体之间的DNA指纹图相同,并且与BALB/c小鼠的一致.结论:该探针及其Southern杂交技术可用于实验小鼠的遗传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43.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18岁.因"地震致双下肢挤压伤截肢术后4 d,发现肾功能异常1 d"由地震灾区转入我院.患者于汶川地震中双下肢被倒塌墙体砸伤,致双下肢挤压伤,在当地医院予以急诊截肢术.在医院留观时发现患者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同时伴有电解质紊乱而转入我院.入院体检:T 36.3℃,HR90次/min,R 20次/min,BP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多处皮肤擦伤,重度贫血貌,左侧下肢截肢平面在大腿中段,右侧下肢截肢平面在大腿中下1/3, 伤口分别留置4根"T"形管引流,引流物为血性液体,阴囊肿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止血效果,门、脾静脉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能提高疗效,提升止血效果,改善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从赣州市人民医院选取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和健康对照者7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健康对照组(70例)、动脉粥样硬化组(14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159例),抽取空腹血液检测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γ-GT(r=-0.598,P=0.00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仍显示血清γ-GT(β=-0.345,95%CI为-0.005~-0.511,P=0.036)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γ-GT(OR=0.569,95%CI为0.237~0.867,P=0.029)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监测血清肝酶变化可能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6.
同胞发病肺泡微石症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胞发病肺泡微石症2例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313100)罗刚例1:男性,25岁。因气促进行性加重6年入院。自觉活动后气短且逐渐明显,无咳嗽、咳痰、咯血。无粉尘接触史。家族中父系、母系三代未发现同症者。查体:发育正常无杵状指(趾),两肺无明显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例确诊为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经动脉入路Onyx-18一次性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术后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颅内出血,1例GOS=5分,2例GOS=4分.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48.
医事法学是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泸州医学院于上世纪末涉足该学科领域,在全国第二、西部第一所开办法学专业(医事法律方向)。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建设,学校走出一条医事法学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创新之路。通过整合内外资源,汇聚高端人才,建设结构合理学术队伍,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建立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创办《医学与法学》期刊,搭建学术平台、凝练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创新模式,优化方案,培养医事法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该学科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学科优势特色明显,在国内医法领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9.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非外因直接引起的自然死亡,在国内外其院前复苏成功率总体水平不高.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22例猝死患者院前现场抢救临床治疗旨在分析、总结现场复苏抢救措施,探讨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院前急救半径小于10公里.共22例患者,其中男13例(占59.1%),女9例(40.9%).年龄(20-88),平均年龄(61±12),有既往病史16例,占(72.7%),其中,心血管病史8例,脑血管病3例,呼吸系统病史2例,其他疾病史3例,猝死前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抽搐等.22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中电-机械分离15例(占68.1%),心脏停搏5例(占22.7%)心室纤颤2例(占9.9%).  相似文献   
50.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H{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 在严格掌握照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