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采用不同鼓膜成形术的疗效分析,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鼓膜成形术,术后随访3个月且资料完整的212例患者,其中小穿孔(<3 mm)29例,中穿孔(3~6 mm)53例,大穿孔(>6 mm)79例,完全穿孔51例。按照患者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手术方法,其中脂肪修补10例,内植法(经耳道)13例,全翻内植法47例,内外植法48例,夹层法80例,外植法14例。术后3个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一期愈合95.7%(203例),钝角愈合1.9%(4例),未愈合2.4%(5例);术后对鼓膜穿孔大、小、完全穿孔患者采取不同鼓膜修补方式进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鼓膜愈合和气导PTA提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鼓膜中穿孔患者采取的3种修补手术方法中,鼓膜愈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采用夹层法和内外植法的气导PTA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应掌握多种不同鼓膜成形术方法,根据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和外耳道的宽窄、曲直,灵活选用,最大程度的恢复鼓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22.
陈诗华  罗刚  刘英  邱启兰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443-443,445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定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我院消化科对54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Hp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结,目的在于探讨胃癌患者胃内Hp的检出情况与胃癌发生的部位、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胃癌的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肪酶(Lipase,LPS)在预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应用价值以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54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19例以及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感染组35例,对两组血清PCT、CRP、LP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上指标的预测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诱发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两组血清PCT、CRP、L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指标联合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单指标单独检测最低,两两联合介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指标间以及两两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尿管留置时间7 d为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OR:6.521、6.903、7.538、10.288,P0.05)。结论: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通过检测血清PCT、CRP、LPS有助于预测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7例,先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48h,而后采用多种不同受体药物及不同给药途径的综合治疗,分别对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镇痛效果、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17例患者综合治疗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24 h 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可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增强镇痛效果,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方法,但传统方法常常需要经验丰富的耳鼻喉科医生实施,并具有创伤大、历时久等缺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PDT)具有简单、快速和损伤小的特点。自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PDT处理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14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埃克特注射液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裸鼠人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方法和生长曲线实验研究埃克特注射液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荷A549肺癌的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阳性(环磷酰胺)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埃克特,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给药6次后,称取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埃克特注射液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三次试验的IC50分别为(5.41±0.96)g/ml、(6.02±0.95)g/ml和(5.6±0.86)g/ml:生长曲线提示埃克特注射液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关系;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裸鼠人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5.03%、30.84%和28.05%,高剂量组平均肿瘤质量与溶剂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埃克特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在一定剂量时有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对裸鼠人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罗刚  周四维  叶章群  李志坚  黎卫  周华扩  高新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9):1089-1091,1096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MUC1及同种型MUCI/Y粘蛋白基因在膀胱癌中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膀胱癌的组织样本(实验组)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样本(对照组)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样本中MUC1及同种型MUC1/Y粘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膀胱癌组织的MUC1mRNA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显著增高(P〈0.01);Ⅲ-Ⅳ期膀胱癌组织的MUC1/YmRNA水平较Ⅰ-Ⅱ期膀胱癌组织显著增高(P〈0.01)。结论:MUC1及同种型MUCI/Y粘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有关,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一,  相似文献   
28.
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为300万,阿司匹林已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怎样才能科学使用阿司匹林呢?  相似文献   
29.
乙酰紫草素注射液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乙酰紫草素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S180肉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测量各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取各鼠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乙酰紫草素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25.28%、39.55%、56.00%。0.5、1、2mg/kg可使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各实验组小鼠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乙酰紫草素注射液对S180荷瘤小鼠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AKT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KT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KT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进行AKT注射液的体内抗瘤实验,观察移植瘤的瘤质量及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AKT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IC50值在3.54~5.29mg/L。小鼠移植瘤S180抗瘤实验结果显示,在0.5mg/kg、1mg/kg和2mg/kg的剂量下AKT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23.06±7.42、34.76±8.76、50.12±12.4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随AKT注射液浓度增加,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有所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AKT注射液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瘤作用,其抗瘤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