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捂热综合征(MS)病死惠儿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MS病死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4例MS患儿中,病死63例,存活231例,病死率2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温、存在脓毒症、缺氧、抽搐、休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清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同工酶、钠离子、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血小板、氢离子浓度指数和功能不全器官数对MS患儿病死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PT、PCIS和存在脓毒症可作为MS病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S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入院时PCIS、脓毒症和PT是小儿MS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2.
蛋白质组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研究方法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计算机软件分析等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蛋白质组学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技术,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通过表达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揭示其发病机制,为寻找疾病特异性蛋白质协助诊断和寻找药物作用的专一靶点协助治疗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了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我院PICU 2001年1月王2008年12月共收治36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4年有12例发病,后4年有24例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23月.18例中4月份至9月份发病共26例,所有患者均典型皮损,28例伴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2例;有明显的诱发因素28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皮肤脓疱疮12例,2例有与脓疱疮患者接触史,外伤后感染2例);皮肤水疱液培养阳性4例,血培养阳性16例,均为葡萄球菌;1例血生化结果提示AST、ALT、LDH、CK轻度升高.结论:近年婴幼儿SSSS呈增多趋势,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44.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此外,SAE的幸存者可能表现出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危重症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SAE不良预后的机制及可能的预测指标,目前研究较少;而关于其康复手段,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方法报道。现就SAE的预后及康复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儿童严重脓毒症的远期预后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儿童常用的4种肝衰竭评估模型在非生物型人工肝(no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NBAL)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s acute liver failure,PALF)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9年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应用NBAL治疗PALF的病例资料,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提取患儿入院时参数,计算各模型数值,比较各模型在两组中的差异,以及各模型在不同病因导致PALF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共纳入113例样本,其中,男71例,占62.83%;年龄42 d~13岁8个月,平均(34.00±22.17)个月;体重3.50~74.00 kg,平均(15.11±9.85)kg。共进行了465次血液净化治疗,平均每例4.12次。②存活74例(65.49%),男46例(62.16%);死亡39例(34.51%),男25例(64.10%)。留置PIUC时间为(17.77±14.52)d,平均住院费用为(85 937.85±69 080.26)元。中毒导致PALF经NBAL治疗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③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根据病因亚组分析,除MELD评估模型在代谢病和休克心肺复苏术后、LIU?PT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LIU?INR评估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病和代谢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病因导致的PALF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LD、P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均可作为NBAL治疗PALF的预测模型,但PELD评估模型在覆盖病因方面更优于MELD、LIU?PT、LIU?INR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腱糖蛋白C(TNC)在脓毒症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小鼠及脓毒症小鼠RAW264.7单核巨噬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3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构建脓毒症CLP模型),每组15只;取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从心脏大血管中取血并检测血清TNC水平,取小鼠肝、心、肺、肾组织样本并检测重要脏器组织TNCmRNA相对表达量。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设空白对照组(Con组)、脂多糖组(LPS组,加入浓度100ng/ml的LPS进行处理,分别在0、2、4、8、12、24h收集细胞及上清液);检测并比较各时点细胞上清液TNC水平及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Sham组小鼠术后一般情况尚可,可正常活动,无死亡;CLP组小鼠术后精神萎靡,心率、呼吸增快,可见口唇发绀,共死亡5只。CLP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Sham组严重,肺组织TNC特异性表达增多。与Sham组比较,CLP组小鼠血清TNC水平及心、肺、肾组织TNC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肝组织TNC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LPS处理RAW264.7细胞后,各时点细胞上清液TNC水平及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呈一定的时间依赖,8h达峰值。结论在脓毒症炎症发展过程中,TNC呈现一定的组织及时间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7.
从1967年Ashbaugh首次提出成人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adults)概念之后,50多年间有关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步,最新的定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机械通气作为针对ARDS治疗的重要措施,相关的技术研究持续进行中,近20年来,有关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提出与实施,给ARDS机械通气治疗带来诸多新的希望和进展。2015年国际上首次给予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明确的定义,鉴于PARDS作为儿科临床危重症之一,其治疗仍存在诸多难点,且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作为临床应用的基石,此次邀请国内儿科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就ARDS相关呼吸力学、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核心问题及无创监测的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讲解,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推动中国的PARDS相关临床研究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氧合指标及呼吸机参数在不同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筛选早期预后预警指标。方法:收集2017年 1 月至—2021 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ARDS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28 d后的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n=37)和死亡组(n=28)。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 ARDS 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时间的氧合指标和呼吸机参数对 ARDS 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患儿中位年龄2.1岁。肺炎(60%)和脓毒症(24.6%)是引起ARDS的主要病因。对患儿基础疾病状态进行分析显示,有基础疾病患儿占60%,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占21.5%,血液病占16.9%,慢性肺疾病占6.2%,免疫缺陷病占 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机械通气的第0、1、3天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脉氧饱和度与吸入氧浓度比值(SpO2/FiO2)、氧合指数(OI)、氧饱和指数(OSI)、平均气道压(MAP)和呼气末正压(PEEP)均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以上指标在机械通气第 3 天显示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806~0.961)。结论:PaO2/FiO2、SpO2/FiO2、OI、OSI、MAP 和 PEEP是ARDS患儿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第3天各指标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估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50例,根据是否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结合PCT动态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比较2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疗程、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药物选择、退热时间、ICU滞留时间、出院转归等。结果 对照组人均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为3.50(1.92,6.20),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2.13(1.25,4.95),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疗程较对照组约缩短1 d[7.0(5.0,10.0)d vs. 8.0(5.0,11.0) d,P<0.05];对照组的抗菌药物总费用为1 659.0(1 036.3,3 263.2)元,显著高于观察组[762.2(243.3,1 423.8)元,P<0.01];观察组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27.3%(18/66) vs. 51.8%(44/85),P<...  相似文献   
50.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使用MV的疗效。结果:使用MV后,存活组和死亡组血pH、PCO2、PO2、SaO2各项指标较上机前均有改善,存活组改善显著(P<0.01)。死亡组大多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MV可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MV的时机选择、合理通气策略及原发病的治疗是救治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