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溺水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97例溺水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纳洛酮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给予纳洛酮0.4~0.8 mg/次,每4~6小时1次,疗程4~5 d,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持续的天数及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76.9%(40/52),差异有显著性(x2=8.1,P<0.05);治疗组存活者神经系统病残率为33.3%(14/42),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2,P<0.01);治疗组循环不良、呼吸不规则、抽搐、昏迷的持续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7、9.3和5.8,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7.1,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溺水儿童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β-内啡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随机分组、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后,于不同时间点剥取脑海马,测定各型NOS的变化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结果HIBD后生理盐水组诱导型NOS(iNOS)活力水平于12h时始显著增高,48h达高峰,7d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12h、24h、48h、72h时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72h时,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胞二磷胆碱组(P<0.01)。生理盐水组结构型NOS(cNOS)水平于0h即显著升高,然后逐渐下降,72h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而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仍继续增高,48h达高峰,但辛伐他汀组升高更显著。结论各型NOS均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辛伐他汀和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与其调节NOS有关,且辛伐他汀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菌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 2013-2015年所分离的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导尿管等有创导管末端细菌菌株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年共获得218例阳性培养标本,分离菌株256株,其中菌G-菌179株(69.92%),G+菌60株(23.44%),真菌17株(6.64%);前6位分离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2.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58%)、粪肠球菌(4.69%)、白假丝酵母菌(4.30%)、铜绿假单胞菌(4.30%)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91%)。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对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显示高度耐药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可达100.00%;仅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对G+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可达100.00%。结论:PICU有创导管末端培养分离菌以G-菌为主,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粪肠球菌和MRSA在G+菌中比例较高,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一般治疗方法及加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方案的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影响的比较,观察CVVH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严重脓毒症患儿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按需要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CVVH组(n=11),按需要给予上述治疗,自诊断严重脓毒症开始,加用CVVH治疗48 h以上。2组均从确诊开始,在0 h、12 h、24 h及48 h 4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1.5 mL行血生化检查,比较其在不同时间点血BUN、Cr、ALT水平,同时在此4个时间点行动脉血气分析,对pH值、乳酸(Lac)、碱剩余(BE)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48 h内血ALT、BUN、Cr、pH值、Lac、BE水平与0 h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VVH组经治疗48 h,ALT、pH值与0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UN、BE较0 h明显下降(Pa<0.05),24 h、48 h时间点Cr、Lac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组比较初始状态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CVVH组La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 CVVH组BUN、Cr、BE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组ALT、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结合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肾功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在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 145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以患儿入住PICU为研究起点(0 h),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6 h后再次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6 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儿的病死率;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以入院时乳酸水平(<2.0 mmol·L-1、2.0~3.9 mmol·L-1、≥4.0 mmol·L-1)分为3组,比较3组间的病死率、PCIS。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患儿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χ2=41.01,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9.23,Pa<0.01);不同乳酸水平组间病死率和PC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6,P<0.01;F=58.660,P<0.01)。结论早期检测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判断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患儿,孙某某,男,4岁6个月,江苏泗洪人,因"误服百草枯8h"于2012年5月28日入院。2012年5月27日20:00,患儿误服百草枯约7mL,20min后在当地卫生院洗胃,并予维生素C及法莫替丁等治疗;28日4:55,收入本院PICU。病程中患儿无抽搐、呕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科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儿科医务人员群体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人员基本情况和了解分析各类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本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98.25%,儿科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治疗认知程度最高,其次是对新冠肺炎预防的认知程度,对新冠肺炎的检测与诊断认知程度最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医院类型、是否参与抗疫救治工作、单位是否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是影响江苏省儿科医务人员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加大宣传推广,儿科医务人员应主动提升医疗诊治水平,快速熟悉救治流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肺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国11家医院PICU收治的281例心肺骤停且接受标准心肺复苏的患儿资料,根据是否患有先心病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比较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早期阶段院内营养支持对病儿体重增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45例行姑息性手术的新生儿分别在手术时,从心脏外科监护室(CICU)转入普通病房时以及出院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评分)以及各个时间点的热卡摄入量(cal/kg/d)和总液体摄入量(ml/kg/d),我们同时调查了病儿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及CICU住院时间(天数)。结果 :从接受姑息性分流手术时到出院时为止,总WAZ评分的中位数下降了-1.3[四分位数间距(IQR)-1.7到-0.7]。CICU住院时间5 d,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超过术后5天的病儿和病儿术后严重程度较高的病儿的WAZ评分变化差异明显(P0.001;P0.001;P=0.003)。结论 :现有的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并不能满足病儿的能量需求;WAZ评分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CICU住院时间,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和病儿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溺水儿童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近5年急诊与PICU救治的53例溺水儿童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53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3岁,其中≤5岁占69.32%,31例在现场进行了清理呼吸道的处理,26例进行了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53例中15例在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救护车转来我院外,其余患儿均直接来院。至我院急诊时,11例心跳、呼吸微弱或停息,死亡9例中7例为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的42例中7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结论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转运机制是减少溺水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