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总结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和经验。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采用ADOⅡ介入封堵治疗的15例pmVSD(9例伴发膜部瘤)、1例法洛氏四联症VSD修补术后残余漏、1例pm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儿。术后随访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 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中位年龄3.25岁(1.7~8.0岁),中位体质量16.0 kg(10.5~31.0 kg);中位室间隔缺损为3.0 mm(2.0~5.0 mm),中位肺血管阻力为1.4 Wood U/m2(1.1~2.2 Wood U/m2),中位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为1.29(1.0~1.7)。11例患儿接受顺行路径释放ADO Ⅱ,6例为逆行路径,术中均无封堵器脱落、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40个月),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反流。 结论 pmVSD与残余漏解剖结构多变,选择ADOⅡ介入封堵治疗在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尤其适用于pmVSD伴膜部瘤患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仍然是术后需持续关注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先天性三尖瓣狭窄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中心2008—03接诊三尖瓣重度狭窄患儿1例,经过连续3次手术才成功矫治患儿心脏畸形,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行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于2019年7月11日为1例IPAH患儿在主肺动脉分叉处和左、右肺动脉开口处进行PADN治疗,术后监测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变化。结果 IPAH患儿PADN术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及血管阻力明显下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ADN对IPAH患儿安全可行,但仍需要多中心、长时程随访研究来证实PADN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总结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相关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1142例常见先心病患儿,总结分析手术相关血管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例血管并发症患儿,穿刺部位股动静脉瘘1例(0....  相似文献   
35.
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右室收缩峰压(RVSP)/左室收缩峰压(LVSP)≤0.5者(A组)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0例,0.5<RVSP/LVSP≤0.7者(B组)3例,,RVSP/LVSP>0.7者(C组)7例,两两比较,P均<0.05.平均ICU停留时间A组(48.2±7.7)h,B组(49.6±7.2)h,C组(63.0±7.0)h,A、B两组比较P>0.05,C组与A、B组比较,P均<0.05.A组患者正性肌力药物用量≥5μg/(kg·h)者0例,B组10例,C组15例,两两比较,P均<0.05.平均呼吸机支持时间A组(23.1±3.6)h,B组(25.2±5.5)h,C组(38.4±1.3)h,两两比较,P均<0.05.认为TOF根治术后RVSP/LVSP对术后早期低心排的发生、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有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患儿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行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伴HRHS,3例为室间隔完整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伴HRHS。以同医院同期行外科Blalock-Taussig(B-T)分流术的9例PA-IVS伴HRHS患儿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患儿年龄和体重与B-T分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100)]比17(1~142)日龄,U=31.000,P>0.05;(3.8±1.1)比(3.7±1.3)kg,t=0.272,P>0.05]。动脉导管支架组手术时间[(108±7)比(160±49)min]、重症监护时间[(3.4±1.0)比(6.3±4.5)d]、总住院时间[(10.3±1.0)比(26.3±1.0)d]均明显低于B-T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4、-8.692、-7.822,P均<0.05)。动脉导管支架置入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改善(0.723±0.125比0.926±0.005,t=-6.044,P<0.05)。动脉导管支架直径为3.5~4.0 mm,支架长度为16~21 mm。动脉导管支架组患儿无血管损伤、急性血栓、导管痉挛及死亡,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狭窄发生。9例B-T分流组患儿围术期死亡3例。动脉导管支架组3例肺动脉闭锁患儿分别在术后6、9、9个月时行肺动脉瓣切开术及双向Glenn手术。结论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HRHS患儿,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作为早期外科B-T分流术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 总结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PS)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36例CPS患儿临床资料。患儿中位年龄12(3.00,27.00) d,中位体重3.45(3.03,3.77) kg,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为(81.28±7.91)%。 结果 所有患儿PBPV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TVPG)由术前(88.14±15.8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35.53±9.51) mmHg(P<0.05),平均右心室收缩压由术前(90.08±18.18) mmHg降至(52.69±17.32) mmHg(P<0.01),平均SpO2由术前(81.28±7.91)%升至(92.89±3.9)%(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术后3个月平均TVPG进一步下降,术后1年趋于稳定,5例于术后平均6.2(5~7)个月接受二次PBPV,其中1例二次PBPV术后接受外科肺动脉瓣膜切开术,再狭窄发生率为14.3%。术后1年,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均值由术前(4.35±0.64) mm降至(3.24±0.43) mm(P<0.05);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内径(LVD)比值由术前0.61±0.16下降至0.51±0.08(P<0.05)。随访期间,患儿右心室结构较术前明显恢复,无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结论 PBPV治疗CPS效果确切,可实现早期心脏形态学转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