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如何正确培育医院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医院价值观包括的内容,探讨了医院应当如何确立适合本院特色的价值观,并提出了培育医院价值观应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年轻人群甲型H1N1病毒感染排毒规律。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月医院就诊的67例甲型H1N1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每天进行连续咽拭子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型H1N1病毒,进而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毒排出规律进行分析;同期37例季节性流感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H1N1组患者中82.1%出现发热症状,但高热发生率(7.5%)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N1组患者平均排毒天数为(6.390±1.466)d,但自发病之日起7 d仍有31.3%患者排出病毒;退热后平均排毒天数为(4.51±1.79)d,3.0%患者退热后7 d仍有病毒排出。结论年轻人群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自发病之日起7 d仍有31.3%患者排出病毒,这提示感染后经验性隔离7 d尚存在传播风险,应考虑适当延长;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所观察的轻症年轻人群中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3.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解决医院感染在线、实时监测问题,实现感染病例智能化识别与预警,并进行实时干预-反馈,提高监测效率,全面提升预防控制水平.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借鉴国内外监测系统的优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并开发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SS).结果 RT-NISS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采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电子病历管理系统(EMR)等相关数据,建立起动态的感染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在线监测;通过嵌入专业筛查策略,实现了疑似感染病例智能识别,并进行个案预警,方便专职人员判别;通过建立交互平台,实现了感染病例实时推送、精确诊断、干预与反馈,使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共同参与感染诊断与预防控制;通过建立暴发预警机制,实现了暴发隐患的及时发现;通过规范的监测流程和计算方法,进行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并实现了全面、准确统计分析结果的输出;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可操作性、高效性、安全性和开放性.结论 RT-NISS是高效率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系统,通过准确、高效的预警机制和临床干预-反馈机制,实现了感染全过程监测和感染预防控制“关口前移”,开创了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64.
骨髓移植患者病房空气中呼吸道腺病毒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医院环境空气中呼吸道腺病毒的采集检测工作模型. 方法利用Teflo滤膜过滤式采集病房空气中腺病毒,采用套式PCR方法,从滤膜分离标本中进行腺病毒hexon基因中特异性片段的扩增;同时,对可能采集到的腺病毒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病毒细胞毒效应. 结果准确检测到骨髓移植后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者房间中的腺病毒存在;对照患者发生了医院获得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其病房空气中腺病毒分布为阳性,但造成此医院感染的腺病毒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结论 Teflo滤膜采集及套式PCR方法,用于医院病房空气中腺病毒颗粒监测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这将为研究分析腺病毒气溶胶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等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明确山东恙虫病东方体(Ot)分离株Sta56基因全序列与其他已知的序列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方法对从山东省费县恙虫病患者、黑线姬鼠、小盾纤恙螨体内分离的3株Ot分离株Sta56基因全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选取4种内切酶HinfⅠ、HhaⅠ、HaeⅢ、PstⅠ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代表株XDM2株Sta56基因全序列测序,运用Clustal X(5、0)和PHYLIP软件对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Ot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分离株B-16、黑线姬鼠分离株FXS2和小盾纤恙螨分离株XDM2均扩增出接近1.6kbp的目的条带。Ot山东分离株PCR扩增产物经HhaⅠ、HinfⅠ、HaeⅢ、RstⅠ酶切后图谱一致,但与国际参考株Gilliam、Karp、Kato株的RFLP图谱均不相同;虽与日本地方株Kawasaki株的酶切图谱有相似之处,但存在酶切位点的突变。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地区代表株XDM2株Sta56基因全序列与Kawasaki型相应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结论经Sta56基因全序列分析,仇山东分离株基因型虽与日本Kawasaki型相似,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比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的鉴定系统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红色毛癣菌。方法利用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的鉴定系统和特异性引物TR1F和TR1R,分别对32株皮肤癣菌进行培养和PCR扩增。结果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的鉴定系统和特异性引物可以快速准确鉴定红色毛癣菌,但后者更快速、准确。结论这两种方法可用来快速、准确、敏感地鉴定红色毛癣菌。  相似文献   
67.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该地区部队皮肤真菌病发病情况及菌种分布,筛选出高效、经济、实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对选定部队进行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用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菌种分离和鉴定,并依据NCCLS2003年版M38-A方案对所分离菌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部队皮肤真菌病发病率为29.80%,其中足癣占75.31%,菌种主要为红色毛癣菌(73.30%)和须癣毛癣菌(21.21%)。所选8种药物对受试真菌均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该部队皮肤真菌病发病率高,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8种药物的MIC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特比奈芬、布替奈芬为较适宜的药物。  相似文献   
68.
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专项整治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后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科学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医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并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全院2010-2016年与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相关的数据,并描述性分析和比较住院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医院感染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0-2016年,医院住院患者有了上升,但医院感染年平均发病率为1.99%~2.62%,7年的年平均感染发病率为2.26%,年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2.72%~3.18%,年平均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96%,波动较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却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53.32%和2011年的53.39%下降至2015年的35.03%和2016年的35.15%;同时,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提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专项整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结论连续七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型综合性医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好转,同时,医院感染发病率整体呈相对稳定水平,提示医院抗菌药物综合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仍需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的流行特点,评价基于信息化手段多学科联合干预对CR-KPN院内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预警每日检出CR-KPN菌株的患者,经感染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判定是否为院内感染、院外感染或定植。同期对医疗周围环境进行采样,分离培养并鉴定是否存在CR-KPN菌株。其中2017年1-6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17年7-12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结果 2017年全年共检出CR-KPN共496株,包括院外感染146株、院内感染298株和定植菌52株。298例CR-KPN院内感染病例中,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占45.97%、泌尿生殖道感染占16.11%、手术部位感染占15.77%和血流感染占13.42%。其中58.39%(174/298)的CR-KPN院内感染病例来自监护病房。干预前新发CR-KPN院内感染的月均检出菌数为29.83株,而干预后下降至月均19.83株。干预前判定为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病例中,CR-KPN检出率为58.12%(179/308),干预后下降至36.17%(119/3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8,P0.001)。病房环境物体表面CR-KPN干预后的检出率为7.27%低于干预前的检出率为15.61%,环境清洁消毒效果提高(χ~2=4.49,P=0.030)。结论 CR-KPN流行趋势严峻,应充分利用基于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CR-KNP院内感染病例的预警功能,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从而有效防控CR-KPN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暴发)的重要职能科室.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做好监测、报告、预警、咨询、预防、控制、指导及督查等职能工作.完善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学科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及感染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