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一种改良型小鼠哮喘模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改良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第0和14d注射OVA(卵清蛋白)致敏,第21~25天雾化吸入5%OVA激发,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结果:模型组在激发过程中出现明显头面部瘙痒,呼吸加深加快,安静少动,弓背,前肢缩抬等哮喘急性发作表现.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多.血清及BALF中IL-4明显增高,INF-γ下降,OVA特异性IgE增高.肺组织病理切片见小支气管及伴行血管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增生,平滑肌增厚,部分肺泡间隔融合形成肺气肿.结论:通过对小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成功复制出小鼠哮喘发作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与婴幼儿持续喘息的关系及抗生素的疗效。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因持续喘息住院的598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菌培养、鼻咽部抽吸物呼吸道7种病毒、 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测结果。进一步根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婴幼儿院内使用抗生素情况分为抗生素组41例, 未使用抗生素组26例, 对两组患儿症状、 体征改善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评分。结果 (1)13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的婴幼儿中, 有67例(49.3%)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 其中, 检出率最高的3种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副流感嗜血杆菌; (2)出院时抗生素组较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有明显增加(P<0.05), 且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 (3)肺炎链球菌耐药率最高的3种抗生素分别为: 美洛配能(81.82%)、红霉素(63.64%)及头孢西丁(54.55%)。结论 细菌感染与部分婴幼儿持续性喘息有关, 在运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 体征改善总有效率有明显增加, 平均住院天数较未用抗生素组缩短(P<0.05)。因此, 抗生素治疗对部分持续喘息的婴幼儿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43.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住院治疗的522例重症CA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28 d~,n=402),幼儿组(1岁~,n=73),学龄前期组(3岁~,n=35),学龄期组(≥6岁,n=12);按照发病季节分为春季组(3~5月份,n=120),夏季组(6~8月份,n=93),秋季组(9~11月份,n=105),冬季组(12~2月份,n=204)。采集所有患儿气道深部痰液标本,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结果 522例重症CAP患儿中,419例(80.3%)病原体检出阳性,其中混合感染190例(45.3%);共检出病原体681株,包括细菌371株(54.5%),病毒259株(38.0%),真菌12株(1.8%),MP 15株(2.2%),CT 24株(3.5%)。细菌、病毒、MP、真菌感染分别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发生率在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冬季高发。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达85%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但两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的耐药率达60%以上,但对头孢噻肟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的耐药率达60%以上,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结论重症CAP患儿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细菌,混合感染较普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244.
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45.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TBA法分别测定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组和常规组哮喘患儿恢复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为892.3±208.5.874.7±215.6.704.8±176.4μg/L;过氧化脂质LPO分别为4.97±1.25,5.13±1.59,6.25±1.86nmol/L。前二组与后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推测维生素C、维生素E能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而减轻气道炎症。因而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和缩短病程。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6.
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的第一道细胞屏障,因此,气道上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完整性与许多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产生的众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气道重建均对气道上皮细胞产生影响,进而又反作用于哮喘,加速病情发展;同时气道上皮细胞内存在自我保护机制,以抵抗外界的损伤.对气道上皮细胞在哮喘中损伤与抗损伤机制的研究,有望使其成为预防、控制哮喘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47.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与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2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后进行病情严重度评分,并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1组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1组予以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3 d后,再次进行临床严重度评分并比较病情恢复情况以及住院天数差异。结果:2组患儿入院时病情严重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d后,高渗盐水组与氨溴索组患儿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中度(n=27,46.55%)与氨溴索组中度患儿(n=29,46.03%)(5.44±0.97 vs. 5.62±1.12)(P=0.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渗盐水组重度(n=31,53.45%)与氨溴索组重度患儿(n=34,53.97%)(7.39±1.43 vs. 8.26±1.33)(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渗盐水组与氨溴索组患儿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高渗盐水与盐酸氨溴索雾化辅助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均有显著疗效,但对于重度毛细支气管炎,3%高渗盐水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4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875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急性期后3个月胸片或肺CT仍存在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等表现者共58例,作为后遗症组,随机选取60例急性期后1个月内胸片或肺CT正常的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年龄、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部病变部位及类型、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后遗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9.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评价气道炎症的方法有两种:(1)直接法,如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冲洗,它虽可较客观地反映支气管肺泡炎症。但属有创性操作,短期内重复性差,易引起支气管痉挛,不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2)间接法.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激发试验及血炎性介质测定,它对气道炎症变化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10余年来诱导痰液分析作为一种直接的非侵人性评价气道炎症的方法,由于它具有简单、有效、重复性好、易于接受等优点而逐渐成为评价、监测哮喘的手段之一。在儿童哮喘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