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8篇 |
免费 | 173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167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514篇 |
内科学 | 249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62篇 |
特种医学 | 11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74篇 |
综合类 | 933篇 |
预防医学 | 387篇 |
眼科学 | 196篇 |
药学 | 28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449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37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59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加氧酶一2(COX一2)抑制剂和传统的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异位骨化(H0)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uNE、EMBASE、CENTRAL、科学引文索引等数据库,收集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1和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随机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tatal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在不同Brooker分期的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个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异位骨化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71~1.64,=O.73),重度异位骨化发病率(BrookerU,Ⅲ)(RR=0.83,95%CI:0.48~1.42,P=0.49)和任意Brooker分型的HO,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研究中,16例接受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患者(4.4%)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中10例患者(2.7%)因胃肠道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NSAIDs药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同样有效。考虑到非选择性NSAIDs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2013年5月对1例Ⅳ期卵巢浆液性腺癌施行腹腔镜下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和直肠癌根治术(Dixion术),术后行顺铂及紫杉醇静脉化疗6次。随访5个月复查,直肠吻合口愈合良好,盆腔无转移病灶,肝转移灶消失。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分析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且产后出血的产妇18例,所有产妇均给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并总结探讨其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8例产妇,总体止血有效率为94.4%,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本科疼痛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方法:以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 IASP)疼痛护理学教学大纲为指导,对我校大三护理本科生开展“疼痛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分析学生课前与课后成绩差异及课程反馈评价结果。结果:共有120名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学生课前成绩为(56.8±7.40)分,在8周教学后提高至(86.2±10.2)分(P<0.00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各环节反馈评价较好。结论:基于IASP大纲的“疼痛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疼痛护理知识水平,改善课程学习体验,可在医学院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诊创伤休克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用时、采血用时、抢救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宣教、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创伤休克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估经阴道尿道中段网片耻骨降支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首次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术(MUSs)后症状持续或复发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32例,年龄44~72岁,平均59岁.首次手术前诊断为单纯SUI 26例,以SUI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6例.尿失禁程度为中度16例,重度16例.首次手术方式为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2例,经阴道无张力悬带成形术(IVS)4例,经闭孔(由内到外)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 17例,经闭孔(由外到内)尿道中段悬吊术(TOT)3例,赫美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Tsling)1例,其他改良吊带MUSs术5例.9例术后即主观无效,随访6个月主观症状仍与术前无异;23例术后6个月症状复发并渐加重,随访12个月主观症状与术前无异.对本组32例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网片耻骨降支悬吊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统计分析术后残余尿量、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本组32例平均手术时间(41.1±13.1)min,平均出血量(70.6±23.8)ml,无手术相关的损伤及并发症发生.30例术后留置导尿6h、2例留置导尿48 h后均可自行排尿.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0~80 ml,平均(23.8±21.4)ml,平均住院时间(4.8±1.1)d.出院时26例主观治愈,4例明显改善,2例症状仍持续.总有效率为93.8%(30/32).随访3、6、12个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3.8%(30/32)、93.3%(28/30)、86.2%(25/29).随访12个月时出现2例复发,1例网片侵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阴道尿道中段网片耻骨降支悬吊术作为MUSs术后症状持续或复发的补救治疗方法具有总有效率高、手术过程简单、易于掌握、经济性好、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其手术操作悬吊点位于耻骨降支,避免了其他补救方法需经闭孔或耻骨后操作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同时在解剖上支持其疗效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了22例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病人术中手术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出现吻合口漏1例,术后出现烧心症状3例,占14.28%,与同期进行的33例Roux-en-Y重建术病人术后出现烧心症状4例,占12.1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浓度明显增高,TGF-β则降低,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SLE患者的上清液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正常人;在分别加入抗MIP-1、抗IFN-γ单抗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加入抗TGF-β单抗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与其部分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骨髓基质细胞可能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间10例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经不同抗凝剂仪器检测、手工法计算血小板数及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的情况,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EDTA抗凝剂仪器测出血小板数为(18.7±10)×10^9/L,换用枸橼酸钠法、手工法检测血小板数分别为(165.1±42)×10^9/L、(186.8±52.0)×10^9/L,与EDTA抗凝法比较,P均〈0.01,中位误诊时间为21d(7~30d),基础疾病分别颅咽管瘤1例、鼻咽癌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期2例、乙型肝炎1例、冠心病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子宫肌瘤1例、高血压病1例、健康体检1例.基础疾病与假性血小板减少程度的无关系。【结论】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低,极易误诊,对于临床上无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注意排除EDTA—PTCP的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