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云  何玲  章均   《放射学实践》2013,(10):1059-1061
目的:Cast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介于炎症和肿瘤之间的少见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儿童病例更是罕见。总结分析儿童CD的病理及CT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儿童CD的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临床及CT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CD患者。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0~12岁的5例,4岁1例,平均年龄9.7岁。局限型CD5例(83%),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1例(17%),病理类型为浆细胞型。5例透明血管型中的4例CT平扫均表现为团块状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呈类似血管样强化,可见丰富的滋养血管,未见明显钙化、坏死及囊变征象。1例发生于腹膜后的透明血管型CD表现为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伴有典型中央分支状钙化,并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亦可见较多滋养血管。1例浆细胞型CD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CT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未见明显滋养血管及钙化、囊变等。结论:儿童CD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CD病变均发生在淋巴组织丰富的部位。年长学龄儿童多见,CT表现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CD在CT增强后的类似血管样强化有一定的特征,能提供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芯针穿刺活检术这一微创性获取肿瘤患儿病理组织标本技术在儿童实体肿瘤诊断方面的运用。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通过CT或MRJ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元一期手术切除条件但有穿刺路径的实体肿瘤,检查出、凝血功能无异常,无麻醉禁忌症,在基础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采用自动同步负压活检取样装置在B超实时引导下行肿瘤芯针穿刺活检术,获取标本进行病理诊断。结果筛选出具有穿刺条件病例82例,年龄最小12d,最大19岁,平均4岁4个月;其中男42例,女40例。阳性标本75例,其中51例组织芯长度〉1.5em,24例组织芯长度介于0.5~1.5em,组织标本符合病理学检查要求并得出病理结论,其中,头颈部4例,胸部及纵隔3例,肝脏肿瘤15例,腹膜后肿瘤19例,盆腔肿瘤8例,骶尾部肿瘤8例,四肢长骨肿瘤8例,四肢软组织肿瘤11例;假阴性组织标本6例,其中软组织肿瘤2例,腹膜后肿瘤2例,盆腔肿瘤1例,骨肿瘤1例。本组病例总穿刺阳性检出率为91.5%。并发出血1例,肠穿孔1例,元穿刺道感染、肿瘤破溃、穿刺道肿瘤种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实体肿瘤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简便、易于临床开展的操作技术,实时超声与穿刺活检术相结合,能准确获取理想的肿瘤标本,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来源、性质及分化程度,对儿童实体肿瘤尤其是晚期、无一期手术切除条件、需要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等综合治疗的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Drainobag法引流手术在儿童软组织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8年4月因软组织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共2136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将行切开引流手术(open incision and drainage,I&D)的患儿作为I&D组(972例),行Drainobag法引流手术的患儿作为Drainobag组(1164例)。I&D组中,男480例,女492例;年龄为(6.5±6.3)岁。Drainobag组中,男544例,女620例;年龄为(6.2±5.9)岁。两组患儿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后均按照专家共识或者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均在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术后换药时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评分)。结果Drainobag组患儿手术后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ainobag组患儿术后换药时的FLACC评分比I&D组患儿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ainobag组患儿术后无脓肿复发,I&D组有15例患儿术后于术前相同部位复发脓肿,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Drainobag法引流手术安全、有效而且明显减轻了患儿换药时的痛苦,可在儿童软组织感染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总结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外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 腹痛、腹胀为最常见临床表现.93.5%患儿血清AFP升高.33例患儿直接行手术+辅助化疗,27例患儿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治疗,2例Ⅳ期患儿未行手术.6例患者化疗无效进展死亡.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90.3%;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0%,Ⅲ期为90.0%,Ⅳ期为71.4%,复发生存率为71.4%.48例青春期患儿中41例有规律月经周期,6例月经紊乱,1例需要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采用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能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和生存率,对Ⅳ期、复发转移的恶性生殖细胞瘤患儿应探讨新的方案和增加剂量强度.保守手术后大多数患儿无需激素替代治疗.其远期生育能力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7.
小儿网膜囊肿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春  王珊  章均  郭春宝  代江涛 《重庆医学》2007,36(15):1463-1464
目的 探讨小儿网膜囊肿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小儿网膜囊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发病年龄3岁以内52.4%,6岁以内76.2%,10岁以内95.2%.腹胀、腹块、贫血、腹痛、呕吐是本病主要临床特点.全组入院诊断符合率38.1%,误诊为腹水待查(19.1%)、肠系膜囊肿(14.3%)及中度以上贫血待查(14.3%).CT检查57.1%,诊断符合率83.3%;腹部X线平片检查19.1%,诊断符合率25.0%;B超检查90.5%,诊断符合率78.9%.囊肿位于大网膜80.9%,小网膜19.1%.行囊肿完整切除术90.4%,囊肿大部分切除、残余与血管粘连处囊肿内表面用碘酊烧灼9.6%.结论 10岁以内儿童有腹胀、腹块、贫血表现者应警惕本病可能.B超和CT检查诊断价值高,手术治疗作为首选.近期随访疗效满意,8年随访15例(71.4%)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