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无黄疸型胰头癌的临床特点及其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例无黄疸型胰头癌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诊断.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痛或腹胀,无肉眼黄疸.11例血清CA19-9水平升高.6例在初诊时被漏诊.在CT上,9例病灶位于胰头钩突,3例位于胰头前部,1例位于胰头前上部.13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时呈较低密度;9例伴有胰头增大.结论:无黄疸型胰头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初诊时容易被误诊.但病灶部位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2.
正常胃壁的超声双重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声学造影--超声双重造影的正常胃壁成像特点。方法:对14例经胃镜证实无胃疾患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及胃增强螺旋CT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胃壁在超声双重造影下动脉期、实质期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中间层低增强,外层明显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胃壁呈单层结构。正常胃壁增强CT表现为动脉期和实质期呈三层结构:内层明显强化,中间层低增强呈相对低密度,外层轻度增强呈中等密度;门脉期呈单层结构。结论:正常胃壁在超声双重造影下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相应于黏膜层,中间层低增强相应于黏膜下层,外层明显增强相应于肌肉-浆膜层,这为将来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和防护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临床拟诊HIE 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层厚、层间距6 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250 mAs、低剂量组50 mAs行全颅脑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产生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噪声的比较采用模拟儿童头颅的水模扫描,计算并比较两种剂量下的CT值均数与标准差;盲式评判两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 ①低剂量扫描组的mAs、CTDIw和DLP仅为常规剂量组的20%;②低剂量组水模噪声较常规剂量组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3,P<0.01).③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未出现差级图像,不影响HIE诊断.结论 低剂量CT扫描在HIE诊断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既能明确诊断又能有效地保护新生儿,符合医用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4.
早产儿颅脑CT低剂量扫描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和防护意义。方法4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行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250mAsCT扫描,统一于左基底节区测量、记录CT值及标准差(SD),并比对两组剂量之噪声、图像质量及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①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503;P=0.000),低剂量扫描增加图像噪声;②两组剂量图像盲式阅片评价,低剂量组95%CT图像质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组无差别;③低剂量组扫描剂量比常规剂量组减少80%,CTDIw和DLP为常规组的20.1%和20.0%。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大幅度减少早产儿颅脑检查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比常规剂量略有下降,但不影响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在胃癌术前分期中,通过与超声内镜检查(EUS)对比分析超声双重造影(DCUS)检查的价值.方法 选择16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手术前5 d内进行EUS及DCUS检查,并进行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得出正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本组162例胃癌患者中TNM分期:42例为T1期,49例为T2期,56例为T3期,15例为T4期.DCUS和EUS术前T分期总的正确率分别为77.2%、74.7%(χ2=0.273,P=0.603),而在T3分期上DCUS优于EUS(χ2=5.009,P=0.025);在N分期上两者总的正确率分别为78.4%、57.4%(χ2=16.370,P=0.001),而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4%比49.5%、78.5%比69.2%.在对阳性淋巴结诊断上DCUS的正确率较高(78.4%比49.5%,χ2=17.523,P<0.01),尤其是对低分化腺癌患者阳性淋巴结的诊断正确率较高(81.5%比42.6%,χ2=17.338,P<0.01).结论 DCUS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在预测阳性淋巴结方面,尤其是判断低分化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上正确率高于EUS检查.  相似文献   
106.
不典型肠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肠癌的病理基础及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 搜集伴肠外囊性肿块形成的肠癌11例,其中管状腺癌6例,粘液腺癌3例,管状腺癌伴粘液腺癌2例。结果 主要CT表现为:肠浆膜外囊性肿块11例,肠壁局限性增厚9例,肠腔内囊性肿块2例。经与病理对照分析后提示肠外囊性肿块形成的原因有:肠癌浆膜外直接浸润伴囊变坏死6例,溃疡型肠癌慢性穿孔3例,继发阑尾粘液囊肿1例,另1例粘液腺癌可能是结肠憩室或深在性的囊性结肠炎癌变所致。11例中10例由CT首诊,正确诊断4例,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脓肿4例,腹腔肿瘤2例。误诊原因主要是缺乏对不典型肠癌CT表现的认识,忽略了癌性肠壁增厚特征等因素所致。结论 肠外囊性肿块形成是肠癌的不典型CT表现,易误诊。如注意观察肠壁增厚和肠腔内外肿块的形状,将显著提高CT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7.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11例均行CT平扫,8例加做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结果 11例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占10例。肠壁环形增厚型7例,其中5例见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4例,3例继发肠套叠。该2型同时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在7例,其中1例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显著较长或呈多发节段性分布4例。CT初诊肿瘤检出9例,定性诊断准确7例。结论 肠壁增厚型和肠腔内息肉样肿块型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2种主要CT表现类型,伴有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内分叶状肿块、“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夹心面包征”、受累肠段较长及呈多发节段性分布是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的主要特征性CT表现,具有较可靠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肺静脉闭锁(UPVA)的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UPVA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胸部平片和CT平扫表现为患侧胸廓小,纵隔向患侧偏移;同侧肺呈弥漫网格、蜂窝状改变;患侧肺门、纵隔区见软组织团块影,其肺侧缘呈现沿支气管血管束的尖状突起。CT血管成像表现为左心房患侧缘光滑,无肺静脉结构;其他处无成形的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UPVA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纵隔摆动"是本病的一个少见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09.
CT具有操作简单、成像快、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但是其电离辐射损伤问题也日益受到放射学家们的重视。笔者通过改变扫描剂量对模拟患儿头颅的水模和患儿头颅进行扫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患儿颅脑检查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及重组技术对左肺动脉吊带(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LPAS)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LPAS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MSCT图像重组诊断的LPAS畸形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左肺动脉均起源于右肺动脉远端,5例婴儿病例表现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气管分叉呈典型"倒‘T'形征"4例,1例成人病例无气道异常。结论:MSCT图像重组可多方位观察气管、主支气管与肺动脉的形态、走行、管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显提高了本病的诊断准确性,并能明确有无合并胸部的其他畸形,已成为LPAS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