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早产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导致ROP公认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早产和氧疗。在ROP的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它是众多血管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的结果,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等。本文主要综述近年国外对 ROP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高氧诱导新生鼠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 (retinopathyofprematurity ,ROP)的动物模型 ,为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选择 7日龄新生小鼠 5 4只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2 7只 ,在氧浓度为 75 %的密闭容器中生长 5d ,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 ;对照组 2 7只 ,吸室内空气。观察两组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染色 ,以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视网膜切片经常规HE染色 ,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 ,以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新生鼠在高氧中生长 5d后 ,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 ,视网膜大片区域无灌注 ;回到正常空气中 2d后 ,新生血管开始形成 ;回到空气中 5d后 (生后第 17天 ) ,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高峰。实验组小鼠生后第 17天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 4 4个 ,而对照组不足 2个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 结论 该动物模型视网膜病变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似 ,制备过程简便 ,可重复性高 ,并可进行定量研究 ,是研究ROP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较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研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调查我国新生儿出生体重状况,制定新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绘制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生儿协作网,收集产科出生的新生儿数据.在全国七大区域23个省、市、自治区,共有63家医院设立监测点.研究对象为2011-2014年各监测点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采用连续收集的方法收集产科出生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数据.新生儿生后2h内用电子秤进行裸身体重测量,胎龄判断为母亲末次月经、孕早期超声检查和出生后胎龄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出生体重曲线拟合方法采用LMSP方法,利用R2.11.1软件中的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 1.9-4软件包进行曲线绘制和检验.结果 共收集单胎新生儿159 334名,其中男84 447名,女74 907名,平均出生体重(3 232±555)g,其中男性平均体重(3 271±576)g,女性平均出生体重(3 188±528)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数据的正态分布进行检验,结果提示胎龄和体重数据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BCT分布拟合度最优.用虫形图检测和拟合模型残差图检验,提示本曲线较好拟合了本研究的数据分布.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绘制男性新生儿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结论 对我国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参考值进行了更新,使用GAMLSS方法建立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分性别制定不同参考曲线,制定的出生体重曲线经统计学检验提示较为准确拟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 EPs)治疗后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就诊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助孕的患者资料, 将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宫腔镜和病理诊断EPs患者作为EPs组, 非EPs患者作为非EPs组, 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对治疗后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和非EPs组移植的患者间进行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共3 413例, 纳入EPs组444例, 非EPs组1 501例。EPs发生率为13.01%(444/3 413)。EPs组与非EPs组的孕次、产次、自然流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慢性子宫内膜炎、息肉摘除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s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不孕年限(OR=1.068, 95%CI:1.02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暴露于75%的高氧5d后回到空气中,制成ROP动物模型,应用Trizol法抽提17日龄小鼠ROP模型及同时期对照组小鼠的视网膜总RNA,逆转录并用Cy3和Cy5标记,与小鼠Oligo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后获取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差异分析、聚类分析和基因分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小鼠比较,视网膜病变小鼠有1347个基因呈差异表达。SOM聚类显示12类不同的表达差异变化模式,基因本体学分析显示变化的基因并不局限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发育相关基因及G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改变亦很明显(P〈0.05)。结论 ROP小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有较大改变,为今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该病发病机制和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过程中出现肌肉FDG摄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ET显像肌肉摄取影响诊断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58例行PET显像发现不同程度局灶肌肉FDG摄取的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9~6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排除肌肉组织恶性病变,均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显像后及时询问注射及采集前后患者的体位、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及既往病史等。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结果:58例患者肌肉FIX;摄取部位的PET显像均表现为不规则的轻、中度FIX3摄取。其中,颈部肌肉群摄取者10例;肩部肌肉摄取者10例;背部肌肉摄取者14例;脊柱旁摄取者6例;四肢肌肉摄取者8例;胸肋关节处肌肉摄取者1例;多部位肌肉FDG摄取者9例。所有肌肉摄取部位的半定量分析比值均低干3.0。结论:PET显像肌肉FDG摄取的原因包括可引发器质性肌肉损伤的病变所致的肌肉痉挛和用力。以及生理性的精神紧张、过度运动、负重体位所导致的肌肉收缩。在PET显像准备时应注意让患者尽量肌肉放松,注射时尽量采取卧位,并注意与患者增加交流作好检查前的解释工作,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状态,必要时可给予注射或口服适量的安定类镇静药物,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排除器质性肌肉损伤,从而避免误诊和假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全身化疗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具有恶性肿瘤行为,但恶性程度一般不高。绒毛膜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在化疗药物问世前,其死亡率高达90%以上。现就其护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其中男58例,女36例,在常规用药治疗前后分别采血,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增高,治疗后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存在明显变化,对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开腹手术,实验组(20例)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2.02±2.50)d、术中出血量(100.02±2.30)m L等手术指标改善显著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指标,且可显著降低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