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4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51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651篇
预防医学   269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356篇
  5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鱼油脂肪乳(FO)对严重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Ⅲ级(AGIⅢ级)病人的疗效和免疫调理效果。方法:根据标准纳入AGIⅢ级病人78例,采用随机号码表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在胃肠外营养(TPN)液中加入FO 10 g/d,24 h持续静脉注射。在TPN中加入中长链脂肪乳50 g与FO为5∶1。对照组不加FO。结果:治疗组病人60 d死亡11例(26.8%),对照组18例(48.6%)。57例病人(73%)为腹腔感染,其中治疗组病人28 d和6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CD3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第7天两组CD3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39例病人存在感染性休克,其中治疗组28 d和6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CD3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Ig G、Ig 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第7天各项指标差异仍不显著。结论:FO可改善严重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优选营心宁胶囊三七与红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为检测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各成分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营心宁胶囊中三七与红参最佳水提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水提工艺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皂苷类成分提取量最高,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素-1(E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和模型组(M组)40只,用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持续高血糖模型(MS组n=20),间断交替腹腔注射葡萄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建立SD大鼠糖尿病波动性高血糖模型(MF组n=20)。测定各组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结果 MS组、MF组TG、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MS组和MF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ET-1、SOD均呈现显著性变化(P<0.05),但MF组ET-1、SOD水平的变化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MS组水平(P<0.01)。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大鼠ET-1及SOD表达的影响比持续高血糖更显著,表明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并初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组(观察组,n=23)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n=19),比较两组患儿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感染发生率、复发率、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浮肿消退时间、尿蛋白阴转时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每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液、细胞免疫学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槐杞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槐杞黄可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感染合并症的发生,且显示了其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检验科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开展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工作的情况。方法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BNP和NT-pro BNP EQA的70和233家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数据,包括2014年4月和长期累积室内质控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CV)。依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Ea)和1/4TEa这2个评价标准,计算BNP和NT-pro BNP各2个批号质控品的室内质控CV的通过率。统计BNP和NT-pro BNP参加EQA的实验室使用的仪器,然后按照2个评价标准计算各仪器组的通过率。结果有70和233家实验室上报了BNP和NT-pro BNP第1个浓度水平(批号1)的数据,其中有25和98家上报了第2个浓度水平(批号2)的数据。BNP批号1当月在控CV和累积在控CV满足1/3TEa和1/4TEa标准的实验室分别有90.00%、75.71%、81.43%和64.29%,CV%中位数分别为4.55、4.41、5.25和4.4;批号2通过率比批号1高,分别为80.00%~96.00%,CV%中位数也比批号1低,分别为3.69~4.75;NT-pro BNP批号1当月在控CV和累积在控CV满足1/3TEa和1/4TEa标准的实验室分别有93.99%、85.41%、85.84%和78.11%,CV%中位数分别为4.11、3.9、4.61和4.42;批号2通过率与批号1相近,CV%中位数都低于批号1(3.22~3.67)。检测BNP使用的检测系统主要为雅培(33/70)、西门子(18/70)和贝克曼(8/70),NT-pro BNP的检测系统主要为罗氏(117/233)、生物梅里埃(19/233)、乐普(19/233)、雷度米特(15/233)和强生(10/233)。各检测系统通过率间的差异不大。结论大多数实验室室内质控CV可以满足1/3TEa,甚至1/4TEa评价标准,但应该继续加强室内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其检测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7.
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人术后失血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目前临床尚无失血量估计统一客观方法,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可以对目视比色法,尤其是血尿比色卡的临床应用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便对 TURP 术后病人膀胱冲洗液中失血量评估提供更科学、准确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以固定修复的磨牙近中接触面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制作比健侧稍紧的邻面松紧度,对照组常规制作试戴修复体。分别于粘固后1、6、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食物嵌塞的发病率。1个月的随访资料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食物嵌塞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资料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食物嵌塞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固定修复时制作稍紧的邻面松紧度能降低食物嵌塞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9.
已有许多文献讨论了西格玛度量评估分析质量的理论基础,但西格玛度量的使用中常常存在很多问题。该文讨论了西格玛度量在临床检验测量阶段最佳使用的要求。西格玛度量公式中涉及3个变量,即允许总误差(质量要求)、不精密度和偏倚(方法性能)。应该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s,MDLs)上确定质量要求。由于方法性能常随浓度变化,所以也应该在MDLs上测量方法性能。使用高可靠性的西格玛度量可以增加对实验室过程性能的可信度,要像重视实验室过程那样重视质量度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调查我国白细胞分类项目参考区间现状,并与血细胞分析行业标准WS/T405-2012比较。方法利用基于网络的室间质量评价系统,收集参加2014年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调查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所有实验室的白细胞分类项目结果,包括实验室白细胞分类项目参考区间的来源、是否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参考区间上下限、所用方法、仪器、试剂和校准品等信息。使用SPSS 13.0分析所有参与实验室结果,获取中位数、第10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然后将实验室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WS/T405-2012比较。结果参与调查的实验室共计462家,其中183家(39.61%)实验室参考区间来源为《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其次为行业标准WS/T405-2012(35.06%),仪器试剂厂家说明书(11.47%),实验室自己确定(4.98%)和教科书(3.90%)。225家实验室在使用参考区间之前对其进行了验证(48.70%)。参与实验室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WS/T405-2012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实验室使用的白细胞分类项目参考区间大多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与行业标准WS/T405-2012差异显著。实验室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参考区间,或者至少能够验证由其他途径获得的参考区间。同时应该积极与临床沟通,以便在参考区间不再适用时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