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60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60篇
预防医学   282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360篇
  5篇
中国医学   244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在P19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过程中,桥粒芯胶蛋白-2(DSC2)基因沉默对其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DSC2基因编码区的干扰序列,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转染P19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SC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筛选出沉默效率最佳的细胞株。二甲基亚矾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等改变,以及对纤维化与脂肪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5种ShDSC2重组质粒,转染P19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筛选出对DSC2基因mRNA水平(69. 47% vs 0,P〈0. 01)和蛋白水平表达(65. 62% vs 0,P〈0. 01)的抑制效率最显著的ShDSC2鄄613组,并成功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电镜扫描显示后者细胞出现脂滴、空泡样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嵴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凋亡显著增加,RT鄄PCR示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l、Colla2、Col3a1)与脂肪化相关基因(Adiponectin、PPAR-γ、C/EBP-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建立能有效抑制DSC2表达的P19细胞株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表现出与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相似的表型特征,提示其可作为深入研究ARVC致病机制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02.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老年患者伴发基础疾病多,ANVuGIB治疗较非老年患者更为棘手,故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应用急诊胃镜明确病因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已成为治疗ANVuGIB的首选方法。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NVUGI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ANVUGIB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目的:汇总分析近三年来226例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收治的226例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特点。结果本次统计的226例诊断为不同部位脓肿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共计99人(占43.81%),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3人(23.45%)。发生脓肿部位有32个,发生例次居前三位的是:肝脓肿(29.20%)、肾脓肿(11.06%)、肺脓肿(10.62%)。阳性标本占比最高为血液34例(33.33%)。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8例(27.45%),肺炎克雷伯菌25例(24.51%),其中3例C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均为糖尿病患者。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是肝脓肿、肾脓肿重要的独立易感因素。结论本地区近三年来发生不同部位脓肿患者存在临床特异性,以肝脓肿、肾脓肿、肺脓肿多见,糖尿病人群易感,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诊治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β2糖蛋白I(β2GPI)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者100例(NC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5例(PCOS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62例(DOR组),长方案促排卵,收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血清及取卵日优势卵泡的卵泡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各组卵泡液中β2GPI的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 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并对IVF/ICSI周期卵泡液中β2GPI水平与h 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以及卵成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卵泡液中β2GPI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组IVF/ICSI周期中卵泡液中β2GPI的水平与h 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及卵成熟率均呈负相关(r=-0.279,P0.05;r=-0.243,P0.05;r=-0.711,P0.01)。结论:卵泡液中β2GPI的水平与卵巢功能无显著相关性,卵泡液中β2GPI的表达水平与IVF/ICSI周期中卵泡的发育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后行结肠镜检查中注入空气与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手术后行常规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02组和空气组(每组31例),结肠镜检查中分别注入C02、空气.记录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成功率、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恢复时间及检查后不同时间的腹痛程度,比较检查前后HR、MAP、Sp0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tcC02)的变化,VAS评估检查后15 min、1h、3h、6h及24 h腹痛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HR、MAP、Sp02、Ptc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02组患者检查后15 min、1h、3h、6h、24 h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空气组[(21.6±9.5)分比(46.7±14.1)分、(14.4±5.4)分比(32.6±9.6)分、(9.1±3.6)分比(22.9±8.4)分、(4.3±1.1)分比(9.7±3.5)分、(2.3±1.1)分比(4.1±1.9)分](P<0.05). 结论 妇科术后患者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时注入CO2代替空气安全有效,且能减轻检查后腹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NCRP伤口生物动力学模型和ICRP 78号报告推荐的注入模式下伤口摄入超铀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差异,了解器官剂量的分布特性。方法 以241Am(M类,颗粒态)为例计算了上述两种不同模型模式下工作人员伤口摄入单位活度后所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及其在部分器官(肝、骨等)和部分生物样品(尿、粪等)中的滞留/排泄分数曲线。结果 工作人员经由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的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差约为18.5%;器官当量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骨表面,肝和红骨髓;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后全身滞留分数较高,不易排出,在骨和肝中的滞留分数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升高,而在尿、粪中的排泄分数则较低且变化较小。结论 利用现有的两种模型估算超铀核素伤口污染所致的内照射剂量尚有较大的差异,值得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摘 要 目的:考察黑膏药的不同摊涂工艺的鼻炎贴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方法: 皮肤刺激性实验采用健康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鼻炎贴Ⅰ、鼻炎贴Ⅱ、鼻炎贴Ⅲ,采用空白敷贴作为自体阴性对照,观察给药后1,24,48 ,72 h受试部位皮肤红斑、水肿反应并评分;皮肤过敏性实验采用健康豚鼠50只,随机分5组,鼻炎贴Ⅰ组、鼻炎贴Ⅱ组、鼻炎贴Ⅲ组、空白对照组(空白敷贴)、阳性对照组(1%的2,4 二硝基氯苯),给药后观察24 h及48 h的皮肤变态反应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鼻炎贴Ⅰ刺激反应平均分值不超过0.42,致敏率为0,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和致敏性;鼻炎贴Ⅱ刺激反应平均分值不超过0.83,致敏率为10%,与空白组比较,刺激反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值无差异(P>0.05),表现为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无明显致敏性;鼻炎贴Ⅲ刺激反应平均分值不超过1.17,致敏率为20%,与空白组比较,刺激反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敏反应值无差异(P>0.05),表现为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和轻度致敏性。结论:鼻炎贴Ⅰ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均较小,外用于皮肤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