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呼气氢试验的儿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研究小儿胃肠动力病。全军儿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小儿科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消化学组成员,陕西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专家。 呼气氢试验(BHT)作为非侵入性胃肠功能检查方法,近十余年已受到儿科消化专业医师的关注,相应报道已陆续发表[1~4],但大多数儿科医师对其临床应用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本文仅就BHT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予以介绍。一、呼气氢试验简介1.定义:任何呼气成分测定均可称呼气试验。有关消化系统的呼气试验最多,如BHT、UBT(尿素呼气试验)、碳…  相似文献   
32.
粪便标本抗原检测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行非侵入性粪便标本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并评价此试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H.pylori抗原检测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便H.pylori抗原,并与胃粘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血清学试验作对比研究。结果:4种诊断试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粪便抗原试验95.8%,快速尿素酶试验95.9%,组织学97.9%,血清学83.7%。粪便抗原试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100%,93.6%。结论:粪便标本H.pylori 抗原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新的简便易行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33.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constipa tion ,FC)占小儿便秘的 90 %以上。其诊断标准为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和大便干燥、硬结 ,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无全身疾病。以往治疗不针对临床分型多以泻剂为主 ,但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而且远期疗效不满意。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本文对FC的病因及治疗综述如下。1 病因分析1 1 遗传因素 患儿除便秘外 ,其它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无差别 ,这些患儿“似乎”生来即有便秘倾向 ,其家族也有便秘史 ,也称之为素质性便秘[1 ] 。1 2 饮食习惯 饮食过于精细少渣 ,缺乏食物纤维 ,消…  相似文献   
34.
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补液疗法包括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及供给生理的和异常的继续丢失(防止重新发生脱水)。在治疗前从病史(体液的丢失和补充液的种类)、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和程度,提出合理的液疗方案。熟悉各种常...  相似文献   
35.
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敏  王茂贵 《医学信息》2003,16(1):46-47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有资料报道 〔1〕,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 5 - 10 % ,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 2 5 % ,而 FC占小儿便秘90 %以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 ,可能是多因素的影响。如能对便秘的病因作出初步判断 ,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遗传因素患儿除便秘外 ,其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无差别。患儿似乎生来即有便秘倾向 ,其家族亦有便秘史 ,有学者称之为素质性便秘。2 饮食不足或食物不当为了激起直肠兴奋 ,必须有足够的粪便量。正常粪便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细菌、脱落…  相似文献   
36.
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 调查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发病率,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方法,符合FC诊断者纳入观察对象;对确诊为FC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14岁1001名儿童中FC共38例,本组FC发病率为3.8%;城区发病率为4.65%,农村2.38%(yz=2.48P<0.05),城区患病明显高于农村;男童FC患病率2.73%,女童4.07%(yz=275.8lP<0.001);各年龄组患病率无差异;2.本组FC患儿排干硬条状成形便占74%,球形硬便占13%。82%患儿等待自行排便,多数家长未采用解除便秘措施;经常进行排便练习的患儿仅占5.26%;精神欠佳者占26%,腹痛者占21%,伴轻度营养障碍者60%,食欲欠佳及厌食占34%和21%,FC患儿很少进食水果及蔬菜者分别占42%及37%,喜甜食及肉食者为40%及53%。结论 1.本次调查小儿FC发病率为3.8%,城区高于农村,女童高于男童;2.FC患儿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应予以关注;3.FC患儿饮食结构有偏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儿童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的变化 ,对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检测 17例HP阳性小儿慢性胃炎和 19例HP阴性的小儿慢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的变化。结果 HP阳性组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为 (9 0 2± 3 82 ) % ,凋亡指数为 (8 46±1 82 ) % ,Fas指数为 (31 2 9± 12 ) % ,HP阴性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为 (3 41± 1 33) % ,凋亡指数为 (2 73± 0 85 ) % ,Fas指数为 (11 6 8± 9) %。三者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与年龄性别无关 ;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在轻度胃炎为 (3 94± 3 5 1) % ,中度胃炎为 (6 5 3± 4) % ,重度胃炎为 (13 6 5± 7) % ,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凋亡指数在轻度胃炎为 (3 0 8± 1 0 5 ) % ,中度胃炎为 (5 82± 3) % ,重度胃炎为 (17 81± 2 6 3) % ,三者间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炎症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HP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Fas的表达在HP阳性组明显增加 ,提示Fa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小儿HP相关性胃炎胃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8.
39.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本文仅就8例川崎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8月,最大5岁,≤3岁5例,>3岁3例。2 临床表现 8例均以发热起病,热程长,入院时发热已5~14天,平均9.5天。7例有全身一过性多形性皮疹,其中5例为红色斑丘疹,1例呈粟粒样皮疹,1例呈猩红热样皮疹;最短于发病当天出疹,最长于第10天,平均4天;皮疹持续时间最短2天,最长9天。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6例(耳后1例,颈部2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不规范的排便习惯训练 (DHP)对小儿功能性便秘 (FC)发病的影响 ,并确定DHP在预防、治疗小儿FC的作用。方法 自行拟订DHP情况调查问卷 ,由经专题培训的人员 ,对观察组 38例FC患儿及 92名健康对照组小儿家长依据问卷内容进行详细调查 ,有关数据经U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未进行DHP者占 4 2 10 % ,不规范DHP者 5 7 90 %。对照组小儿自 6个月开始全部进行规范DHP ,其中排软便者 84 78% ,条形干便14 13% ,球形干便 1 0 9% ,患FC者仅 1例。两组小儿膳食结构无差别。结论 小儿FC的发病与未曾进行或不规范的D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