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调研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任务,探索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方法调研高职药学生的就业岗位,分析执行工作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制定以职业岗位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果结合职业岗位制定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结论制定切合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提高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特点,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2012-01-2013-06收治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30例患儿以发热、意识障碍、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27例(90.0%),意识障碍22例(73.3%),昏迷1例,头痛22例(73.3%),呕吐21例(70.0%);阳性12例(40.0%),颈抵抗可疑阳性5例(16.7%);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12例(40.0%),单侧巴宾斯基征阳性3例(10.0%);布鲁津斯征均为阴性;2例(6.7%)凯尔尼格征阳性;血液肠道病毒学检查(柯萨奇、埃科病毒及EB病毒抗体IgM、IgG),抗体[IgM 和(或)IgG]均为阳性,但脑脊液病毒学抗原检查仅7例阳性;脑电图(EEG )和磁共振成像(M RI)检查,7例(23.3%)EEG异常,2例(6.7%)M RI异常。经抗病毒、降颅压等治疗,随访6~12个月,1例昏迷,1例小脑共济失调,余28例完全康复,未见后遗症。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多数发病较急,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意识障碍、头痛、呕吐为主,血液中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但脑脊液病原学阳性率较低。对症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颅脑常规MRI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例MMA患儿的常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尿有机酸分析确诊。结果MRI主要表现为脑发育延迟和脑组织受损。其中,脑沟、脑池增宽者12例,合并侧脑室增宽者9例;脑自质容积减少者8例,脑自质髓鞘化延迟7例;胼胝体形态幼稚6例,另有1例胼胝体压部信号异常;苍白球显示长T1、长T2信号者1例。结论颅脑常规MRI可反映MMA对脑发育的影响和脑损伤,有助于了解病情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年龄组急性偏瘫伴随症状和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2007-2009年本院收治的31例急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儿中,<1岁5例,>1~3岁12例,>3~6岁儿童4例,>6岁年长儿10例。主要伴随症状:惊厥21例、发热12例、意识障碍10例。急性偏瘫的主要病因:①脑血管病10例:其中脑血管畸形4例(幼儿3例、学龄儿1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学龄前)、合并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1岁4例);③先天代谢性缺陷病5例(均为年长儿);④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hemiconvulsion-hemiplegia/hemiconvulsion-hemiplegia-epilepsy syndrome,HH/HHE)4例;交替性偏瘫2例;⑤其他:维生素K1缺乏性颅内出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脑干肿瘤各1例。结论 ①小儿急性偏瘫病因繁多,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3岁所占比例最大;②偏瘫主要伴随症状有惊厥、发热、意识障碍;伴随症状不同其病因各异;③婴幼儿主要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中外伤性脑梗死和脑血管畸形并不少见;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是年长儿偏瘫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文  高俊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48-1048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以颈部逐渐肿大2年、平卧时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拟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心肺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查体见颈部巨大包块,呈弥漫性肿大,气管明显偏向右侧.X线片显示:左侧甲状腺肿大,气管受压,且向右侧移位1.5-2cm;CT报告:左甲状腺约10cm×8.2cm×6cm大小,气管右侧偏移,管腔变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某农村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的病因,探索在基层开展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病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山西省吕梁地区2800个儿童进行智力筛查,MR确诊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尿液筛查,问卷调查,部分患儿给予尿液色谱/质谱、染色体检查。【结果】共确诊237个MR患儿,男女比例为2.29∶1;其中MR病因明确者47例(19.8%),有重要诊断线索者81例(34.2%),病因不明者109例(46.0%);72名MR患儿同时伴有先天畸形,以耳发育畸形、小头畸形、多(少)指(趾)畸形为主,MR伴发畸形患儿倾向出现一些染色体病的面征:如丑陋面容、宽眼距等;33个有重要诊断线索MR患儿的染色体检查正常。【结论】在基层地区,结合病史、家族史、身体检查,可以对一部分MR患儿完成初步病因诊断,染色体检查仍是一些MR患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7.
�����������ƶ�ͯʧ����ڼ����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单剂治疗儿童失神癫癎的疗效.方法选择1990-04-2004-05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诊断失神癫癎并首选口服丙戊酸患儿123例,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观察其疗效并进行追踪.结果123例患儿中,丙戊酸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者105例,发作完全控制率84.4%,其余18例单用丙戊酸发作未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全部患儿发作完全控制率为100%.追踪34例停药后的患儿9个月至10年,其中2例复发,占5.9%.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失神癫癎能使84.4%的患儿发作完全控制,发作不能完全控制者应加用氯硝西泮,二者联合用药可使患儿的临床发作得到完全控制,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外周及植物神经,任何部位均可能发生病变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仅凭单一的临床症状很难确诊.如同一种症状在不同年龄段出现,病因可能不同;或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亦可不同[1].因此儿科医生即需要有一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知识,熟悉名目繁多的神经体征意义,又要了解与神经  相似文献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睡眠结构。方法2005-06—2006-04用多导睡眠监护仪(PSG)对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就诊的41例ADHD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全夜睡眠结构检测。结果41例ADHD儿童中混合型(ADHD-C)24例、注意缺陷型(ADHD-I)11例、多动/冲动型(ADHD-H)6例。其中男35例,女6例(ADHD-I3、ADHD-C2、ADHD-H1例)。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REM潜伏期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C儿童睡眠Ⅱ期百分比较ADHD-I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组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发生率为41·5%,正常组PLMS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组及正常对照组脑电图未见疒间性放电。结论(1)ADHD儿童存在REM睡眠结构的改变、入睡困难及睡眠效率降低;(2)PLMS也是导致ADHD儿童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3)ADHD儿童以男孩为主,女孩以注意力缺陷型为主。对学习困难的女孩应注意是否患有AD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诊断提供基因学特征和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方法 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30个SMA家系和50名入托查体正常儿童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第7和8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结果 SMN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检测结果:在30例SMA患儿中,22例(73.3%,22/30)同时缺失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4例(13.3%,4/30)显示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4例(13.3%,4/30)SMN1基因外显子7或8均未见缺失,未见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1例SMAⅠ型患儿父亲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1名正常儿童有SMN2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经过PCR 限制性酶切法检测不伴有缺失的2例SMA Ⅲ型患儿及其家系SMN1基因外显子8 SSCP电泳图中出现了异常条带。结论 PCR-限制性酶切和PCR-SSCP分析法对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进行检测是诊断SMA的有效辅助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SMN1基因外显子7或8的缺失检测对SMA进行基因诊断是一种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并且由于其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易被家长接受,是SMA临床症状前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确诊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