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5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302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292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1115篇
内科学   796篇
皮肤病学   187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358篇
综合类   1795篇
预防医学   683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665篇
  14篇
中国医学   616篇
肿瘤学   32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抗CD3单克隆抗体能阻断身体中全T细胞功能是T细胞功能的特异抑制物。该抗体已用于多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移植GVHD的治疗,显示  相似文献   
82.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凝血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 2 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 ;结果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PT、APTT比正常足月新生儿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而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两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值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上常出现脐部渗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等表现与新生儿血小板数量无关 ,而与PT、APTT延长有关 ,可能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和生后没有进行常规维生素K预防。因此 ,我们建议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 ,要注意预防维生素K的缺乏。  相似文献   
83.
视空间认知与脑血流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觉空间认知活动对脑血流速度(CBFV)的影响及性别和任务完成质量对相对的CBFV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完成视觉空间认知活动时及其先前的休息期,对45个正常的志愿者(右利手)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完成认知任务时与休息时期相比,所有认知任务的完成均诱导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显著变化(P<0.001),这种变化显示出显著的右侧大脑半球偏侧化(P<0.01)。性别对认知活动所诱导的脑血流速度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 >0.05),任务表现质量(得分)对CBFV的变化不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视觉空间认知活动可诱导CBFV的右侧偏侧化。  相似文献   
84.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5.
陈旭  王琳  李享宸  陈丽  周文  李俊如  李键  黄静  古荣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43-1447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地区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所有实验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2018-2020年共分离出病原菌8 47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 509株,占64.97%,革兰氏阳性菌2 970株,占35.03%。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974株),其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达托霉素的敏感度较高,但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同时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36株。检出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 894株),其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大于60%,对替加环素敏感,耐药性仅为0.1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1 071株(57.92%),检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272株(32.27%)。结论 相比2015-2017年该院耐药菌监测数据,该院2018-2020年临床检出耐药菌有所变化,但耐药问题仍然严峻,应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严格实行隔离消毒等措施。  相似文献   
86.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针对儿童保健医生和儿童家长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安全性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疑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就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了充分讨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达成如下共识,希望对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有关 ,为进一步探讨遗传因素及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临床意义。将我院 2 0 4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及遗传因素与正常人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对象 我院 1994年 6月— 1998年 12月住院 10 91例病例中随机抽样 2 0 4例精神分裂症 (观察组 ) :男 110例 ,女94例 ,年龄 17~ 37岁 ,平均年龄 (34 .9± 2 .7)岁 ,病程 1~ 48个月 ,均符合CCMD— 2—R和ICD— 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对照组 :正常人 2 92例 ,做对照分析。1.2 方法 采用ICD— 10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例记录的 (包括患者一般资…  相似文献   
88.
患者 ,男 ,5 6岁 ,4年前右膝关节上方有撞击史未引起注意 ,1年后 ,右髋上渐肿疼痛活动障碍 ,局部不红 ,不烧。某院诊断为软组织结核 ,抗痨及抗生素药物治疗半年后无好转 ,疼痛及功能障碍加重 ,来本院求治。查体 :右膝关节上方有一半球形肿物约 10cm× 15cm ,界线不清 ,局部不红 ,压痛 ( ) ,触之囊性感 ,浮髋实验 ( ) ,膝关节活动尚可。X线示 :右股骨远端及右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髋上有明显肿胀积液。血沉 18mm3 ,白细胞 90 0 /mm3 ,穿刺吸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体 ,经涂片检查诊断为右髋上滑囊炎。1 治 疗用 5 %碘酒局部常规消毒 ,…  相似文献   
89.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临终和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归宿。对那些濒临死亡的人,给予必要的完善的临终关怀,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的新课题。死对人们来说是真实而无奈的,是非常痛苦、恐惧和不幸的,然而是谁也不可回避和逾越的。 科学已经表明,临终阶段具有特殊的发展规律,临终关怀的产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和社会环境认识的提高,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而自然提出的要求。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虽然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全国临终关怀医院及各种临终关…  相似文献   
90.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精华之一,合理配伍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配伍后减毒增效机制的研究是诠释中药配伍合理性的关键内容。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正处于从体外到体内、成分到靶标、单一技术到多学科融合研究技术的转变历程,因此提出以“体外成分、体内过程、直接靶标”研究为基础,“中药配伍药理机制研究”为目的,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探索中药配伍后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