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TLR4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组织以及不同HPV亚型宫颈癌细胞株中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IHC)检测TLR4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Ⅰ)、30例宫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62.
王永军 《中外医疗》2010,29(9):11-12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指征、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对4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尽早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在进行保守治疗后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治愈25例,良好14例,死亡4例。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85%。全部手术无胆道或其他脏器损伤。除4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实行胆囊全切术是可行的,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选用对患者最合适的、最有利于患者恢复的手术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硬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肝胆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肝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将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下硬胆道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纳入A组,将采用常规硬胆道镜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1例纳入B组,观察患者...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全切除术与开腹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改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子宫体积如孕13~22周的患者230例,按照患者的经济情况分为改良腹腔镜组(146例)和开腹组(84例),比较两组术后子宫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良腹腔镜组143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经腹腔镜辅助腹部小切口完成。改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6.9±53.6)ml vs(199.5±66.0)ml],排气时间[(23.8±6.1)hvs(30.2±7.7)h],术后24h中、重度疼痛发生率(8.2%vs 56.0%),术后病率(4.8%vs 19.0%)以及住院时间[(5.5±1.3)天vs(8.0±1.4)天]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子宫重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但需要加强术前病情评估、掌握针对大子宫特点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自拟益肾利湿方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 G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GN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联合治疗组58例。常规治疗组口服别嘌呤醇,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利湿方。2组均治疗3个月。测定血尿酸、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CCr)、24 h尿蛋白、尿b2微球蛋白,TG、TC、血清载脂蛋白A1、24 h尿量和尿pH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尿pH值[(6.43±0.6)比(6.21±0.4);t=2.351,P=0.020]、24 h尿量[(3.3±0.4)L比(2.8±0.6)L;t=5.308,P<0.001]、24 h CCr[(1.61±0.11)ml/s比(1.33±0.10)ml/s;t=14.477,P<0.001]和血清载脂蛋白 A1[(1.90±0.40)g/L 比(1.01±0.33)g/L;t=13.203,P<0.001]显著增高和增加,血清尿酸[(312.01±33.56)mmol/L比(350.12±35.21)mmol/L;t=6.015, P<0.001]、BUN[(6.22±0.91)mmol/L比(11.50±4.01)mmol/L;t=9.586,P<0.001]、SCr [(87.32±13.90)mmol/L比(122.54±18.37)mmol/L;t=11.743,P<0.001]、24 h尿蛋白[(0.7±0.2)g比(1.2±0.5)g;t=7.087,P<0.01]、尿b2微球蛋白[(220.3±90.3)mg/L比(330.1±90.1)mg/L;t=6.611,P<0.001]、血清TG[(5.11±0.50)mmol/L比(6.30±0.50)mmol/L;t=12.923,P<0.001]、血清TC[(1.50±0.50)mmol/L比(2.30±0.52)mmol/L;t=8.689,P<0.001]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常规治疗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15)。结论自拟益肾利湿方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可保护GN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血脂,其疗效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滋肾调肝法与雷洛昔芬的疗效对比,探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自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2015年11月—2017年3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中,选出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病例120例。分为滋肾调肝组(治疗组60例)、雷洛昔芬组(对照组60例),对治疗前各组骨密度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骨密度、中医症候评分、疗效评价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骨密度及中医症候评分、疗效评价方面比对照组更有优势。结论滋肾调肝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15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患者行MRI扫描,其中l例患者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19例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右侧肾上腺者14例(73.6%),左侧肾上腺者5例(26.3%)。病灶最小者为2.0cm×2.0cm,最大者为10cm×7.0cm。肿瘤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低于肌肉组织,CT值20~30HU,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2例(10.5%)肿块边缘见点状钙化。5例行MRl扫描的病例中,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l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和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68.
经股静脉床旁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在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中无X线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快速、安全性。方法37例患者均采用漂浮电极导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静脉,所有患者均在床边无X线条件下进行,起搏方式为按需心室起搏(CVP)。结果所有患者均起搏成功,最快3.8min,最慢23.1min。5~10min内起搏成功28例。从股静脉穿刺成功至起搏完成时间为8.5±3.65min。结论在急症无X线透视时,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静脉床边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具有起搏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很少,不需搬动患者,不需特殊设备,非常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9.
口腔溃疡为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效果往往欠佳,且易复发.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疱疹散治疗25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5例中,男6例,女1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平均21岁;病程1天~2年.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和71.2%(47/6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CD44v6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