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ETS)的应用现状。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NETS转运至本院新生儿科的1 184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 184例患儿采取NETS转运至新生儿科的时间,将其分别纳入2015年组(n=645)与2016年组(n=539)。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疾病种类(按照入院第一诊断结果进行分类),转诊医院、转诊距离和时间,住院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转归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的转诊距离、转诊时间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给氧治疗时间、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采取NETS转运时的日龄及转诊医院构成比、给氧治疗率、nCPAP治疗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NETS转运至本院新生儿科的危重新生儿共计1 184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②2016年组患儿采取NETS转运时的日龄≤24 h者所占比例为81.1%(437/1 184),显著高于2015年组的71.2%(459/1 1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6,P<0.001)。③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前3位疾病为:新生儿肺炎632例(53.4%,632/1 18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2例(10.3%,122/1 18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7.7%,91/1 184)。④采取NETS转运的患儿来自54家医院,转诊距离为(45.8±28.4) km,转诊时间为(71.6±43.2) min。2015年组与2016年组患儿所在转诊医院级别构成比、不同级别医院转诊患儿例数、转诊距离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采取NETS转运患儿接受给氧治疗者为393例(33.2%,393/1 184),接受nCPAP治疗者为158例(13.3%,158/1 184),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者为182例(15.4%,182/1 184)。2组患儿给氧治疗率、nCPAP治疗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率、给氧治疗时间、nCPAP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采取NETS转运患儿的治愈好转率为93.7%(1 109/1 184);放弃治疗率为3.7%(44/1 184);进一步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者为31例(2.6%,31/1 184)。2组患儿治愈好转、转诊至上级医院治疗、放弃治疗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院NETS应用状况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宜宾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落后和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本院变态反应性疾病诊疗中心1998年5月至2005年11月就诊的5 969例哮喘儿童行变应原皮内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常见变应原对重庆市小儿哮喘的过敏状况,以期为今后该地区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模奎  宗小敏  黄薇  张罡  杨介梅  吕勇彬 《吉林医学》2010,31(19):3008-3010
目的:探讨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NRDS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例患有不同程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的资料。分析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照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疗达稳定的时间、胸部Χ线变化、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达稳定时间、72 hΧ线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75.4±8.7 h、79.2%、8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3%和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AP防控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共监测80例新生儿,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新生儿VAP发病率试验组为21.21‰,对照组为35.04‰;新生儿平均住NICU时间试验组(17.84±4.03)d,对照组(23.50±4.81)d;新生儿平均住院费用试验组(26 200.71±389.45)元,对照组(38 506.36±582.13)元;试验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新生儿住NICU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NICU住院的抢救性使用牛PS的早产儿严重RDS病例86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生后28 d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按首次使用PS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生后1~2 h给药,40例)和延迟组(≥2 h 给药,46例)。结果:早期组和延迟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的OI、住院时间和nCPAP时间、nCPAP使用率、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两组病例OI均持续改善,但只有12 h和72 h与前一个时间点的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例患儿中存活74例,总体存活率为86.0%。早期组存活率为95.0%,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8.3%(χ2=4.99,P<0.05)。早期组与延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5%、1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0.0(96.0,143.0)h、133.0(72.0,148.0)h,氧疗时间分别为8.0(7.0,12.0)d、12.0(8.0,15.0)d,PS重复使用率分别为57.5%、80.4%,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分别为20.0(18.0,22.0)h、19.0(18.0,20.0)h (P均<0.05)。结论:早期抢救性使用牛PS不仅能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病死率与BPD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还能减少PS的重复使用率,延长需重复使用PS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肾损伤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5年3~9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0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组)及1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早产儿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将黄疸组进一步分为轻度黄疸亚组(n=9)和重度黄疸亚组(n=11)。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及尿液检测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MG)及尿β2-MG含量。统计学比较黄疸组与对照组间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及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含量差异,黄疸组不同类型肾损伤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TSB浓度、日龄、病程及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差异,以及黄疸组患儿各临床观察指标间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黄疸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轻度和重度黄疸亚组的尿mAlb[(13.3±7.8) mg/L、(15.1±11.9) mg/L],尿α1-MG[(21.2±12.9) mg/L、(15.6±11.5) mg/L]及尿β2-MG[(5.6±3.7) mg/L、(5.3±3.8) mg/L]含量均分别较对照组高[(6.8±2.3) mg/L、(8.0±2.5) mg/L、(1.3±1.0)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与重度黄疸亚组的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重度黄疸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胱抑素C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纯肾小管损伤、混合型肾损伤及无肾损伤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和TSB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肾小管损伤患儿的日龄、病程和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4.1±3.1) d、(1.3±0.8) d、(2.9±2.3) d]均分别较无肾损伤患儿[(14.6±8.2) d、(6.2±3.8) d、(8.4±4.9) d]小、短和早,混合型肾损伤患儿的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3.8±2.2) d]较无肾损伤患儿早,单纯肾小管损伤患儿的日龄和病程较混合型肾损伤患儿[(9.8±6.6) d、(6.0±5.5) d]小和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黄疸组患儿尿mAlb和尿α1-MG之间(r=0.822),尿mAlb和尿β2-MG之间(r=0.769),以及尿α1-MG和尿β2-MG之间(r=0.660)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01)。尿α1-MG及尿β2-MG与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均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534、-0.508,P<0.05)。 结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肾损伤,日龄、病程和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可能与肾损伤类型相关。3项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完整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和针对哮喘病因的唯一治疗方法。其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已有很大进展。最近的研究主要涉及逆转Th1/Th2平衡失调,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对免疫应答的抑制性调节,诱导外周耐受,重组保留T细胞表位而改变B细胞表位的变应原,给予免疫刺激序列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宜宾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及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在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中,2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1.9%;其中革兰阳性菌246 株(84.8%),革兰阴性菌44株(15.2%).表皮葡萄球菌显著多于溶血葡萄球菌(=16.6,P<0.01).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100%和94.8%,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9%.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96.3%和94.4%;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74.1%.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4.98,P<0.05).结论 葡萄球菌属细菌为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推荐首选多肽类抗菌药或夫西地酸,不建议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6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与不良反应。方法:68例轻-中度儿童哮喘给予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共25 wk。治疗前后监测肺功能,每日晨、晚间PEF,日间、夜间症状和药物评分。记录每次注射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FEV1,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96±s 24,113±16),(92±23,116±16)。0~12 wk和13~25 wk的平均日间、夜间症状和药物评分分别为(0.13±0.10,0.06±0.06),(0.06±0.07,0.02±0.04),(0.507±0.023, 0.48±0.05)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每日晨、晚间PEF变异率从wk 13起即有变小趋势,但较0~12 wk时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25 wk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症状、减少用药量和改善肺通气功能,可安全用于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 存活组(62 例)和死亡组(30 例)。在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检测两组血清ALB。于确诊为新生儿败血 症时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和新生儿危重病 例评分(NCIS);应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ALB 水平与PCT水平、hs-CRP水平、WBC 计数、PLT计数和NCIS的相关性。新生儿 败血症确诊时绘制92 例患儿血清ALB 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血清ALB 在 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存活组血清ALB上升,且死亡组均低于存活组(P<0.05);确诊 为新生儿败血症时,死亡组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和WBC计数高于存活组,PLT计数和NCIS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 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LB水平与PCT水平、hs-CRP水平和WBC计数呈负相关,与PLT计数、NCIS呈正相关(P<0.05);92例新 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ALB水平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78,21.17 g/L为血清ALB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87.63%, 特异性为100%。结论:血清ALB水平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