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361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9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药子及配伍当归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黄药子及配伍当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存活率和GPT、GOT、LDH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法,待肝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含药和空白血清,使其终浓度为20%,检测GPT、GOT、LDH活性;同步以MTT法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并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果:黄药子组正常肝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配伍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药子组GOT、GPT、LDH活性与空白组比明显升高(P<0.01),而配伍组LDH、GOT、GPT的活性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药子对正常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性,而当归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对尘肺发病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预测出我市今后法肺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经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预测未来疾病发展的模型。  相似文献   
73.
吗啡成瘾大鼠四个脑区μ阿片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吗啡成瘾大鼠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内μ阿片受体数量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大鼠成瘾模型,断头处死大鼠后分离四个脑区,以3H-DAGO为标记配体进行放射配体测定;以β-actin为内参照进行RT-PCR.结果:腹腔注射吗啡9 d 后成功建立成瘾大鼠模型.在放射配体实验中,对照组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的μ受体数量(fmol/mg)分别为126.5±27.9、122.6±21.2、135.3±12.6、178.7±26.7;在成瘾组分别为76.9±27.3、95.9±20.1、67.8±15.6、138.9±19.8,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内μ受体mRNA表达量分别为9.3±1.2、3.2±0.8、3.7±0.3、5.0±1.7;成瘾组分别为1.0±0.7、2.5±1.1、 1.3±0.5、1.7±0.8,除额叶皮质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HT5"SS〗大鼠在吗啡成瘾过程中脑内出现μ受体基因表达的下降和μ受体的下调.推测μ受体的下调可能是引起吗啡成瘾的原因之一,受体的下调与基因表达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4.
对现有的凡士林油纱灭菌方法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按不同灭菌方法、凡士林油纱层数分组对比.观察在不同灭菌条件下的灭菌效果、凡士林油纱的物理性状变化及临床应用情况.凡士林油纱应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可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而且不会改变油纱的物理性状,不破坏油纱的抗拉强度.但包装单位以不超过 4层纱布为宜.干热灭菌可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但灭菌时间较长并可破坏纱布的物理性状,临床应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5.
妇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顺新  王新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41-241,240
目的了解妇科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分析2001-2005年本院妇科住院943例患者临床感染有关的病原学资料。结果全组有79例(8.37%)发生医院内感染;主要为尿路感染47例和肺部感染16例;共检出1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95株(77.87%),较常见的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27株(22.13%),较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多重耐药趋势。结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妇科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不断增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6.
笔者收集了郓城县人民医院、郓城县妇幼保健院1998年1月-2005年1月住院分娩的5000例孕产妇资料,发现并发耻骨联合分离1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压疮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其发生与软组织超过承受压力,皮肤受潮湿刺激,身体营养状况差和继发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好发于长期卧床、身体消瘦、营养缺乏的老年人。为了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我院从2003年开始,采用赛胃安胶囊(福建省泉州亚泰制药有限公司)局部外用治疗压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0月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及部分截瘫带压疮入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61.5±13·3)岁;其中截瘫3例。压疮部位:骶尾部14例,肩胛部5例,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KAI1和E-Cadher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和E-cadherin蛋白在60例食管癌及对应的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KAI1表达(50%)显著低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81.67%)(P〈0.01)。食管一常组织中E-cadherin表达(80%)显著高于癌组织(41.67%)(P〈0.01)。KAI1低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两者表达皆与食管癌的人体分型无关(P〉0.05)。KAI1与E-cadherin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cadherin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KAI1低表达未见对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影响;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时尿微量蛋白(mALB)排泄与血压、血糖的关系。方法对83例IGT和64例NGT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和尿mALB检测,并依血压高低分组比较。结果各组间FBG、2hBG、尿mALB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IGT血压升高组分别依次显著高于IGT血压正常组、NGT血压升高组和NGT血压正常组。结论IGT患者已存在早期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肾损害,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干预应从IGT开始。  相似文献   
80.
国产草酸铂致咽喉痉挛2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铂类新药 ,奥沙利铂近年已广泛用于临床。我院自2 0 0 0年 8月使用国产草酸铂 (商品名 :艾恒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生产 )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共 39例 ,其中 2例出现明显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9岁 ,胃癌术后肝转移 ,患者为初治 ,采用HLFO方案化疗 :羟基喜树碱 (HCPT) 1 0mg第 1~ 5天 ,亚叶酸钙 (CF) 1 0 0mg第 1~ 5天 ,氟尿嘧啶 (5 FU) 0 .5g第 1~ 5天 ,奥沙利铂 (L OHP) 1 50mg第 6天 ,共 2周期。第 1周期化疗反应有恶心呕吐、血管刺激疼痛、手指麻木等 ,第 2周期化疗过程顺利 ,至第 6天L OHP化疗 (输注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