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4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797篇
内科学   39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5篇
外科学   710篇
综合类   1625篇
预防医学   660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601篇
  5篇
中国医学   559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后路采用AF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8例,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40例,后路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钛网植骨27例。结果手术时间150~270 min;术中失血量750~2 100 ml。术中无大血管、硬脊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前路切口感染1例,脊神经根激惹1例,交感神经激惹1例,均在3个月内恢复。75例均获随访,时间20~60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为91.5%,术后1年为10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6例均恢复至D级,C、D级37例均恢复至E级。两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括约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术前经过充分准备,以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化疗)为基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2.
大肠癌合并低位肠梗阻(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近段梗阻)的急诊手术方案仍有争论,传统方案多采用分期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且患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我院1995—2009年收治的大肠癌并发低位肠梗阻45例,除5例晚期肿瘤合并转移无法切除者外,其他40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SC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时程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完全损伤(完全损伤组,30只)和不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d、7d、14d采集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和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β-APP于急性SCI后24h达到最高水平,hs-CRP第3天达到高峰.完全损伤组各时间点β-APP和hs-CRP水平分别与不全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除14 dβ-APP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β-APP、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的变化反应了SCI的严重程度,β-APP较hs-CRP的变化敏感,在一定时限内可敏感地反映S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大鼠血清β-APP、hs-CRP的动态变化提示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继发性SCI.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肢体骨样骨瘤的准确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36例肢体骨样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选择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切除瘤巢手术(机器人手术组),20例采用常规C臂X线机透视定位后切除肿瘤(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瘤巢直径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病灶切除准确度、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以及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均减少,病灶切除准确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切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24个月,中位时间均为12个月。术后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两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 d机器人手术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根据患者症状开始时问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组。观察各组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图像特点,通过血栓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半定量评估不同分期血栓的弹性特征。结果急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红色为主;亚急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稍增强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绿色为主;慢性期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强回声声影,超声弹性成像以蓝色为主。慢性血栓组及亚急性血栓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急性血栓组(P〈0.05),慢性血栓组超声弹性图像评分及血栓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血栓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总结Konno-Rastan手术治疗复杂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疗效、并发症和常见失误及预防.方法 1996年1月至2012年8月,13例患儿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流出道扩大、人工机械瓣膜主动瓣置换(Konno-Rastan术).男8例,女5例;年龄5~13岁;体质量12~51 kg,中位值21 kg.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8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上狭窄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1例.患儿均合并继发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环直径12.0 ~ 16.4 mm,术前跨主动脉瓣压差90~ 151 mm Hg(1 mm Hg =0.133 kPa).置入St.Jude AG19号机械瓣膜8例,AG17号5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呼吸机辅助4~74 h,中位时间6h;ICU停留1~6天.1例术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晕厥,确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心外膜起搏器,术后7天恢复窦性心律,传导功能正常,将起搏器设定为60次/min,VVI模式备用.2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新生心室水平残余分流,其中1例因反复心功能衰竭再次手术,修补残余分流,术后心功能状态良好,无残余心内畸形;1例因无明显症状,门诊随访,术后3年患类风湿,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肾病综合征,拟择期行残余分流修补术.其余患儿无不适症状.全部患儿随访1 ~78个月,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控制国际标准比值(INR) 1.8 ~2.5.随访期内无死亡,未发现人工瓣膜相关性并发症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7%;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4%;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0,远期发生率为7.7%.结论 Konno-Rastan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患儿复杂的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可导致较高比例的手术并发症;完善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创面自体皮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住院的植皮患者共58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植皮皮片应用加压包扎疗法)和观察组(植皮皮片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加压固定),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 d创面皮片存活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感、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植皮术后7 d创面皮片存活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植皮术后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10.3%)。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创面皮片较对照组柔软,无明显挛缩。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应用于自体皮移植皮片固定中,可促进皮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感和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感染率,并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深度创面自体皮移植皮片固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MGP是体内研究中首个报道的钙化抑制因子,它通过多个环节影响血管钙化过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MGP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