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初步调查江西某地区母孕期饮酒的现状以及饮酒行为对其后代认知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以江西省某市育龄妇女为抽样调查人群,采用自编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结果】 46.8%被调查妇女承认曾经在孕期中有饮酒行为。在饮酒的种类当中以酒精含量小于10%的酒类饮品为主;饮酒的频率以每周少于1~2次居多;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大多低于5 g。在出生前有酒精接触(母亲在孕期饮酒)的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检出率增高,而且出生前酒精接触量大的儿童,其行为异常的检出率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也增高。 【结论】 中国孕期妇女不论是在饮酒的频率还是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都明显低于国外妇女;孕期饮酒即使是低剂量饮酒与日后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目前中学生饮酒现状及其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抚州市2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4 94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修订的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YRBSS)评定饮酒行为,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评定心理行为问题。结果半数以上(53.9%)中学生曾经饮酒,48.7%在12岁或更小年龄初次尝试饮酒,24.9%的学生在调查前30 d内至少有1 d喝过酒,9.3%的被调查者在调查前的30 d喝醉过。各饮酒行为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饮酒的中学生YSR得分高于不饮酒的被调查者。饮酒行为对男、女生的影响以及初、高中生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中学生饮酒行为较为普遍,饮酒的青少年学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空间爬行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幼鼠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59只7~8 日龄新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仅做颈部皮肤的切开缝合,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组20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运动组19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4 d,给本组幼鼠在自制的空间运动架上进行早期空间运动训练4周。对照组和脑缺血组不给与空间爬行训练。应用动物行为学平台(转棒仪和旷场试验)对38~40 日龄幼鼠进行运动和行为功能测定。结果 (1)脑缺血运动组和对照组幼鼠降落的潜伏期明显长于脑缺血组(t=4.159,P<0.01;t=4.696,P<0.01),而对照组和脑缺血运动组的幼鼠运动降落的潜伏期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8);(2)在旷场实验中3组幼鼠运动的总路程,以及平均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脑缺血运动组和对照组幼鼠的跨格次数、周边活动时间和距离明显长于脑缺血组(t=4.848,P<0.001,t=6.583,P<0.001;t=2.764,P<0.05,t=3.988,P<0.01;t=3.102,P<0.05,t=3.258,P<0.05),而对照组和脑缺血运动组的幼鼠的跨格次数、周边活动时间和距离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脑缺血运动组和对照组幼鼠中心活动时间及路程明显短于脑缺血组(t=4.881,P<0.01;t=3.533,P<0.01;t=3.783,P<0.01,t=3.142,P<0.05),脑缺血运动组和对照组幼鼠中心活动的时间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缺血幼鼠表现情绪异常,运动行为状态明显受损,早期空间爬行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幼鼠运动和协调能力及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心血管支架置入与凝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置入后存在明显的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炎性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伴随着血小板活化过程,活化的血小板可能是支架置入后短期内血栓形成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常规抗凝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支架奉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然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因此认识凝血系统、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防止心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冉狭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心血管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与再内皮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支架置入后常发生冠状动脉无再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栓塞等心血管事件.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祖细胞能归巢至损伤血管内皮局部,加快损伤血管再内皮化,抑制病理性新生内膜形成,在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动员分化、加速宿主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等途径可实现血管支架再内皮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相关化学药物、抗体等均可加速血管支架再内皮化.同时,黏附蛋白、黏附多肽等能够促进内皮的黏附.支架内皮化的效果,取决于种植的内皮细胞数、细胞黏附率,贴壁细胞暴露于血流后的保留率,其中如何提高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电针预防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素云  王亚莉 《河北医学》2005,11(4):379-380
本文就我们如何预防处理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所致的尿潴留进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伤寒论>及<金匮>两书所载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方数最多,约有二十六方左右.后世医家认为本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太阳经方面的病,其它杂病亦可用之.方中主药虽同,而主治症候并不相同,由此可见桂枝汤并不是一方仅治一种病,而是一方能治多种病.就此谈点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肺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至2015年经病理确诊的5例肺嗜酸性肉芽肿的CT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结节、囊变共存及结节、囊变、磨玻璃样影共存均为2例,1例见结节、囊变及网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见淋巴结影。病灶主要分布于上中肺野,下肺相对较少。结论肺嗜酸性肉芽肿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五年育儿网中有关小儿心理行为问题咨询的趋势。方法系2000年7月~2005年7月育儿医学网上的1621个家长咨询,年龄4个月~18岁;以每年为区间,对小儿年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①〈1岁组家长咨询824人(50.83%),1—3岁组353人(21.78%)、4—7岁组249人(15.36%)、〉7岁组195人(12.03%),年龄越小,家长咨询越多,各组比较P均〈0.01。②1—3岁纽小儿的睡眠方面问题10.20%,明显增高〈1岁组睡眠方面问题(4.49%),(x^2=13.84,P〈0.01)。③4—7岁家长咨询到心理行为问题从2000年4.21%到2004年9.45%;7岁以上的小儿2000年为3.55%,2004年上升到12.75%;其中以多动(42.85%)和抽动(25.71%)症状的比例最高。结论育儿网中小儿心理行为问题咨询在各年龄段都有存在,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木连枷胸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往往合并肺挫伤,呼吸功能不全等.我科1985年5月至1995年12月,收治木连枷胸22例,其中10例并发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我们在施行机械通气的同时,加用了胸壁外固定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及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