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02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05篇
  2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旨在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的质量。根据黑龙江省结核病控制法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建立全市三级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网,培训接种人员。1986~1994年,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12周结素阳转率及卡痕率,分别为98%,94%及97%。结素反应硬结均径由7.1mm±3.0mm增至9.4mm±2.5mm,卡痕均径由2.5mm±0.8mm增至4.4mm±0.98mm。0~14岁结脑发病率由每10万人口的1.3降至0.2。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250 mg/次,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溶解,滴注时间>1 h,12 h/次。用药3 d后,根据血药浓度谷峰值调整给药剂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首次给药剂量为70 mg,使用200 mL葡萄糖溶液溶解,第2天开始以维持剂量为50 mg治疗,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菌完全清除率为3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5%,两组细菌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O2)和氧合指数(OI)均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O2、OI显著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泊芬净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肺部感染,卡泊芬净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起效迅速,但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估对老年颈椎病患者(≥60岁)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6月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并获>3年随访的63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67.78岁。评估所有患者手术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之后每半年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并根据患者年龄段(低龄,≥60且<70岁,n=49;高龄,≥70岁,n=14)和术前病程时间(>1年,n=21;≤1年,n=42)对部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和NDI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45±3.87)分恢复到术后(13.85±3.73)分,NDI由术前(25.52±4.13)%恢复到术后(13.14±3.24)%。术后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和术后轴性症状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低龄老年患者和高龄老年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老年患者恢复时间(10.21±2.46)个月高于低龄老年患者(7.92±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病程<1年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52.13±9.45)%,优于病程≥1年患者的(43.1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程患者的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老年颈椎病患者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4.
心脏纤维化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炎性反应在心脏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调控炎性细胞可作为防治心脏纤维化的新方向。该文介绍炎性细胞在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开通时间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开通时间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46例(发病<6h)、晚期介入组(发病612h),2组患者均给予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心脏功能(LVEF)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缩小程度、LVEF升高程度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7 d。术后1、7 d,对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3、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GF-β、EGF、COL-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24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及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螺内酯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及rMSSD明显增加,左心重构指标LVEDD、LVESD明显下降,LVEF明显上升(P<0.05)。结论螺内酯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9.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人群的老龄化、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溶栓和介入治疗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下降等原因,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住院率明显上升,是心血管病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男204例,女108例。入院前已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 1个月以上。静脉取血,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根据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分为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 resistance,ASR)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AR 37例,ASR 161例,AS 183例。比较冠心病患者发生AR、ASR、AS的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女性AR、ASR、AR+ASR、AS分别占冠心病患者AR、ASR、AR+ASR、AS的60.5%、60.4%、60.5%、16.5%。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更易发生AR和ASR。logistic回归分析,AR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女性患者较男性更容易发生AR,年龄增长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