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潜伏感染病毒库的存在,已成为目前HARRT治疗清除HIV的巨大障碍。探讨清除潜伏感染病毒库,优化HARRT治疗的策略,一直是抗HIV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CpG DNA通过TLR9介导激活HIV潜伏感染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表明HAART治疗联合Toll样受体激动剂可能为清除潜伏感染病毒库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离纯化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30(MAP30)并对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作初步分析。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苦瓜子中分离纯化MAP30,并经SDS-PAGE、Western blots等鉴定,将质粒pUC18与不同浓度MAP30孵育,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其切割DNA的活性。结果: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的目的蛋白MAP30,证实其具有使超螺旋DNA断裂为缺口环状及线状DNA的活性。结论:MAV30对DNA(RNA)的切割作用可能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连用1年,动态观察服药0、6、12个月的肝功能、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观察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ALT、AST、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均下降, 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4.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而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并发急性胰腺炎者在国内专著或杂志中却较少述及,国外一项报告HFRS患者急性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调节B细胞(Breg)和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CD40L单独或联合IL-21刺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前后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  相似文献   
67.
卡马西平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7例初诊为癫痫患儿行CBZ单药治疗前、平均治疗3个月后及25例长期行CBZ单药治疗平均1年7个月后的癫痫患儿,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以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CBZ平均治疗3月后T4、FT4分别为(113.1±40.6)nmol/L和(16.6±3.6)p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38.2±35.6)nmol/L(P<0.01)和(20.5±4.5)pmol/L(P<0.01).长期服用CBZ平均1年7个月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4、FT4水平同样降低,分别为(108.9±44.6)nmol/L(P<0.05)和(15.5±3.7)pmol/L(P<0.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与CBZ的肝酶诱导作用有关,提示CBZ治疗期间监测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130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80)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筛选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早期预警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预警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130例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中,痰液(27.7%)是最常见检出标本,其后依次为血液(24.6%)、尿液(18.5%)、腹水(17.7%)等.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5%).在所有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8.5%)、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屎肠球菌(13.8%)是最常见病原体.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72.2%)、青霉素(57.4%)、氨苄青霉素(55.6%)、环丙沙星(53.7%)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73.3%)、头孢唑林(50.0%)、头孢吡肟(47.4%)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61.5%)较高.通过比较多重耐药和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ALT(Z=2.089,P=0.037)、AST(Z=2.063,P=0.039)、WBC(Z=2.207,P=0.027)、单核细胞计数(Z=4.413,P<0.001)等指标高于非多重耐药患者.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计数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120,95%CI:2.478~20.456,P<0.001),预测ACLF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6(0.597~0.776)(P<0.001),最佳截断值为0.50×109/L,灵敏度为0.725,特异度为0.400.结论 ACLF合并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病原体,临床多重耐药率高.单核细胞计数增高可作为区分多重耐药菌和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