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 男,38岁,以乙肝标志物阳性13年、发热20 d、伴腹胀及皮肤黄染1周于2006年4月3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发现HBsAg、HBeAg、抗-HBc阳性,1998年以后出现转氨酶反复升高现象,2002年出现腹水,诊断为肝硬化,间断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HBV adr型C区突变对机体HLA-I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构建HBV C区突变株L97、G87、V60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检测转染细胞中HLA-I的表达以及抗原提呈相关基因LMP2、TAP1、tapas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转染细胞株均能有效表达HBeAg,但表达量不同,野生株高于C区突变株;各转染细胞株均有HLA-I的表达,其中以L97突变株表达量最高;TAP1 mRNA表达上调,LMP2 mRNA及tapasin mRNA均未见明显表达。结论HBV C区突变株可降低HBeAg的表达,且均能维持甚至上调HLA-I的表达,TAP1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是HLA-I表达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不明原因肝病"的病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的急性或慢性肝病患者,约占肝病的15%~20%之多[1],其临床可呈黄疸或无黄疸表现,从轻度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增高和/或肝肿大,直至重型肝炎表现者均可遇及,探究这组疾病的病因已成为当前肝病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2,3],本文仅就其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因作一综述。1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漏诊目前已知的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我国肝病的主要原因,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时,决不可轻易予以排除。应首先除外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化,为诊疗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病例,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及预后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371例肝脓肿...  相似文献   
45.
植物蛋白MAP30体外抗HIV-1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观察苦瓜子抗HIV植物蛋白 30 (MAP30 )以及齐多夫足 (AZT)、阿昔洛韦 (ACV)、干扰素 α2a(IFN α2a)抗HIV 1的作用。以MT4为靶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HIV 1P2 4抗原的抑制作用 ,并观察药物对HIV 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 ,MAP30具有明显的抗HIV 1作用 ,与一线抗HIV药物AZT作用相近 ,二者对HIV 1P2 4抗原的 5 0 %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0 .9μmol/L和 0 .7μmol/L ,它们对HIV 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也有抑制作用。ACV及IFN α2a在所取浓度范围内对HIV 1无抑制作用。证实植物蛋白MAP30具有体外抑制HIV 1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之前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为其他疾病,2004年2月我科收治1例以溶血性贫血、血尿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核糖体失活蛋白抗HI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可使真核细胞核糖体失活而抑制蛋白合成的植物毒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生育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本文探讨了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及作用机制,它们可通过杀伤病毒感染细胞,使病毒DNA拓扑失活,抑制HIV整合酶等多种途径发挥抗HIV作用,因其高效、安全和不产生耐药性而优于齐多夫定(AZT),给艾滋病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8.
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最早于1912年由Wilson详细描述.该病是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1],常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9例HLD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区域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乏力,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多见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地区尚少见到发病报道。现将我院感染病科2005-09收治的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心乐灵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乐灵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致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胸腺、脾脏重量;CFU-S数及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的变化.结果:于60Co-γ射线照射前后,连续14d灌胃(ig)给予心乐灵4、8g·kg-1,可促进辐射所致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及胸腺、脾脏重量减轻等损伤的恢复,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可明显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P<0.01).结论:心乐灵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活化白细胞,促进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以增强机体对辐射的抵御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