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难题。随着临床技术与生物材料的发展,Ilizarov,Masquelet以及骨组织工程等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成为骨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尤以骨组织工程支架最具发展潜力,但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正式应用于临床前,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必不可少,而动物实验意义最大,因此选择合适的临界骨缺损动物实验模型对验证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非常重要。目的:系统总结不同种类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评估各类骨组织工程支架在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中的成骨效能。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骨缺损,动物模型,骨组织工程,支架,骨修复,骨再生”,英文检索词为“Bone defects,Animal mode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Bone repair,Bone regeneration”,最终将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和其应用于评估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62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目前关于...  相似文献   
42.
手助式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助式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采用手助式M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4例;单侧54例,双侧10例;肾多发结石34例(包括孤立肾结石1例),肾多发结石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结石直径1.0~2.5cm。结果64例均一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0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20mL,无大出血、气胸及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5~9d,平均7d。术后3d复查X线腹部平片或B超,结石清除率92.2%(59/64);术后1个月复查,结石清除率100%(64/6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助式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长期生存和预后因子。方法:对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APL 患儿46例进行临床分析。诱导缓解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柔红霉素(DNR)或吡柔吡星(THP),巩固治疗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与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交替给药,维持阶段ATRA与DA,HA,EA方案交替治疗,总疗程为2.5年。结果:39例患儿进行了正规治疗,36例(92.3%)获完全缓解(CR)。39例患儿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6.1±5.8)%,(76.1±7.5)%和(70.2±8.9)%,1年、3年、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是(78.4±6.8)%,(63.6±8.7)%和(53.1±10.0)%。5年累积复发率(CIR)28.6%。其中WBC≤10.0×109/L者的5年OS[(81.4±10.3)%]明显高于WBC>10.0×109/L者[(51.6±14.7)%,P<0.05]。获CR的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S型)的患儿5例最后全部死亡,而长型(L型)患儿13例无死亡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RA+DNR或THP诱导缓解治疗儿童APL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初发儿童AP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联合蒽环类及阿糖胞苷等药物化疗能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率。高WBC和S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患儿预后不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1):28-33]  相似文献   
44.
潍坊市建立社区就医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前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未涉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规范等。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5.
基于“军卫一号”工程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情况。方法:利用计算机终端、局域网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一套功能强大的基于"军卫一号"工程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结果:基本上实现了全院范围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病例网络报告和实时监控。提高了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统计及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轻了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论:系统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47.
48.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129例,选择3种不同术式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比较肿瘤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行腮腺区域切除术45例,发生暂时性面瘫6例(13.33%);局部积液5例(11.11%)。腮腺浅叶切除术76例,发生暂时性面瘫19例(25.00%);局部积液23例(30.26%);2例涎瘘。全腮腺切除术8例,发生暂时性面瘫5例(62.5%)。复发1例为全腮腺切除术者(0.78%)。结论选择适当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控制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 方法 将126 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d)静脉滴注,并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1岁内5ml bid,一岁后10ml bid).对照组:利巴韦林10一15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5日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0.5个月组、DM1个月组、DM3个月组及DM5个月组。DM组大鼠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PEDFmRNA及蛋白的表达,TUNEL法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PEDFmRNA及蛋白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0.016、0.420±0.030;DM0.5个月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分别为0.399±0.032、0.399±0.03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1个月组PEDF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减少,分别为0.344±0.044、0.375±0.0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M5个月组PEDFmRNA及蛋白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TUNEL染色显示凋亡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多。透射电镜显示DM0.5个月组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发生轻微超微结构损伤,随病程延长,视网膜全层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结论在发生临床可见的微血管病变前,DM大鼠已发生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PEDF在视网膜的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其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