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54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635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72篇
  2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腰椎微创前路融合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T12~L1段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7.0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最后加入韧带和关节囊。建立椎间植骨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加入前路内固定器及后路椎弓根系统三维模型。在前屈、伸直和侧弯状态下模拟人体生理负载。结果前路和后路2种固定方式均明显减少了前路椎体融合植骨块的应力,MACS-TL较后路固定更减少了植骨块的应力。主要的应力集中在椎体和螺钉交界处,同时下位螺钉比上位螺钉承受更多的应力。结论前路椎体间融合后通过前路和后路固定均可以达到手术后的初始稳定性,前路固定在前路融合后其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强于后路椎弓根固定。  相似文献   
52.
B超引导下一期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一期双通道的建立在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复杂性肾结石,术前根据X线片明确结石的状态,术中在B超引导下分别在中组后排肾盏和下盏建立皮肾通道。结果50例中下双通道均成功建立,手术时间1.5-3 h,平均2 h,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 d。45例结石取净,5例散在残石术后ESWL 1-3次排净。结论B超引导下一期建立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移植技术修复Binder综合征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8例Binder综合征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6~31岁,平均22岁。患者面部均呈Binder综合征典型表现。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技术,将肋软骨雕刻为鼻背盖板、鼻小柱支撑及鼻基底填充进行移植。手术前后摄患者正面观、侧面观以及基底观标准照片,测量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鼻额角、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率、鼻根突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术式修复Binder综合征的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急性期感染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例出现上唇异物感,1例发生胸廓切口瘢痕增生。术后患者鼻部形态明显改善,鼻与上唇及面部的协调关系恢复。6例完成术后参数测量,术后6个月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鼻额角、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率、鼻根突出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鼻背长度、鼻尖突出率和鼻根突出度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柱-小叶比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技术修复Binder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鼻部及中面部外观,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4.
由于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胆管内存在大量胶冻样黏液,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腹部CT、经皮肝胆管穿刺等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MRCP检查较少用于MPIBT评估肿瘤可切除J生。回顾J生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MP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RCP检查在术前明确MPIBT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的作用。肝内胆管不对称性扩张和远离肿瘤的肝内外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的突然截断是MPIBT的MRCP检查最主要特征。MRCP检查示病灶侧扩张胆管与相对正常胆管的交界线为肿瘤与正常胆管黏膜的移行处,从而术前判断MPIBT能否被切除以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根据术前手术规划,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的手术切除,5例行姑息性胆道引流。MRCP检查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技术,是术前明确MPIBT的诊断与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妇女绝经期骨密度与甲状旁腺素、雌激素相关性研究.方法 测定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伴骨质疏松(A)组及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无骨质疏松(B)组的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华氏三角区、及腰椎L2~L4正侧位的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如: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甲状旁腺素、雌二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终肽(β-CTx)的浓度,对骨密度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A)组血清中的甲状旁腺素、雌二醇、骨钙素、β-CTx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绝经期2型糖尿病妇女(B)组的腰椎、大转子、华氏三角区、股骨颈等骨密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P<0.05);2型糖尿病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水平与腰椎L2~L4骨密度呈正相关(P<0.032);甲状旁腺素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P<0.034).结论 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旁腺素和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分别可以用于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不同部位.  相似文献   
56.
针对当前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在线检索考核的模式,从在线考试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两方面阐述具体实施过程,讨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线检索考核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检索实践,提高学生检索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大脑皮质FPN1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雄性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淫羊藿组、黄芪组、葛根组、复方组、去铁胺(DFO)组,6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结束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FPN1的表达情况。结果?阴性对照组均未见FPN1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PN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组和DFO组FPN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DFO组比较,复方组FP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淫羊藿组、黄芪组、葛根组FPN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应用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可以上调AD模型小鼠大脑皮质FPN1的表达,从而抑制AD模型小鼠脑铁超载,缓解铁超载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探讨槟榔碱(ARE)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外泌体内miR-155-5p水平诱导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向成纤维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单核细胞系(THP-1)与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系(HOMF)为研究对象。实验设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ARE刺激组、ARE刺激后THP-1培养上清刺激组(CS)、ARE刺激后THP-1外泌体刺激组(EXO)、ARE刺激后THP-1无外泌体上清刺激组(NES)、miR-155-5p过表达组(miR-155-5p mimics)、ARE刺激后EXO处理对照组(NC+EXO-ARE)和miR-155-5p抑制联合ARE刺激后EXO处理(miR-155-5p inhibitor EXO-ARE)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极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OMF细胞迁移能力。DCFH-DA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qRT-PCR检测细胞α-SMA、I型胶原和SOCS1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α-SMA、I型胶原与SOCS1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检测显示,相较于对照组,ARE组THP-1细胞由M0趋向M1极化。ARE对THP-1和H...  相似文献   
6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CS患者不仅病死率较高,还存在缺血事件(如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复发风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导致ACS的重要原因。为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临床推荐ACS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强效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然而在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下,ACS患者残余缺血风险(经抗栓治疗后仍残留的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仍旧较高。因此为进一步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对强化抗栓方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总结强化抗栓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双通道抑制(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等强化抗栓治疗方案可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为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抗栓治疗及明确最佳抗栓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