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患儿移植期间营养摄入及营养状况的改变,评估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行骨髓移植的共计65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预处理前收集的患儿资料为基线值。预处理开始后至移植后30d每周2次、移植后30-100d每周1次收集患儿营养相关资料,并对患儿日常营养摄入进行膳食分析。在相应时间点收集患儿24h小便行定氮分析。结果患儿总能量和各项宏量营养素口服摄入基线值分别为:总能量(5844.9±2490.4)kJ/d,蛋白质(56.4±28.6)g/d,脂肪(49.7±38.9)g/d,碳水化合物(190.9±91.1)g/d。随着移植预处理开始,各项摄入均明显减少(P均=0.000)。移植后恢复期,患儿能量摄人自第6周开始与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自第13周开始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分别自第4周和第6周起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前患儿尿氮排出量为(3.9±2.4)g/d,进行预处理后尿氮量达到(16.7±11.0)g/d,显著高于基线尿氮量(P=0.000)。患儿移植后第1周的体重(P=0.000)、三头肌皮褶厚度(P=0.003)、中上臂围(P=0.000)、血清白蛋白(P=0.000)、前白蛋白(P=0.000)均显著低于基线值;移植后第9周的去脂百分比(P=0.010)、肌肉百分比(P=0.001)和蛋白质百分比(P=0.000)显著低于基线值,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基线值(P=0.000)。结论骨髓移植患儿早期即有营养摄入量的改变,在移植恢复期逐渐恢复,其中蛋白质摄入恢复最慢,可能是影响患儿血清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骨髓移植患儿需要更为详细的营养指导,尽量以口服摄入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提供高蛋白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重度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了99年5月~2005年3月间重度肝外伤的患者有15例,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外伤原因以车祸伤居首位(60%),其次为撞伤(26.7%)和坠落伤(13.3%)。根据AAST分级,其中Ⅲ级外伤10例,Ⅳ级3例,Ⅴ级2例。男性9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6.8岁。结果大部分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其中手术4例,1例死亡,手术比例占26.7%。1例死亡病例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在4例手术患者中,均作肝修补术和外引流术,1例同时作下腔静脉修补术。术后合并肝脓肿1例,腹腔包裹性积液3例,胸水4例。其中肝脓肿及2例腹腔积液行外引流术。术后1例死亡,14例恢复良好。结论儿童重度闭合性肝外伤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外伤状况的动态评估并结合密切的监护,一旦有变化要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一类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进而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的慢性妇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该病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且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但POP具体发病机制不详,难以对其进行精准防治。目前研究认为,POP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衰老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功能障碍。同时近年来研究证据也显示,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及其协同反应会介导细胞凋亡等病理活动进而加速衰老,引发多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因此内质网应激及其协同反应可能是POP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当前对内质网应激及其协同反应与POP发病机制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探讨,为探索POP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影子宫骶骨固定术的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评价。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证实为Ⅲ度及以上POP、且已完成生育的62例患者,28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子宫切除),34例行子宫骶骨固定术(HSP子宫保留),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以及此后每年1次随诊,应用POP-Q评估、尿失禁影响P-I卷(IIQ-7)、泌尿生殖系影响量表(UDI-6)、视觉模拟满意度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年性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阴影子宫骶骨固定术后以POP-QII度为复发的客观标准,患者术前、术后进行POP-Q分度评估、UDI-6、IIQ-7问卷、VAS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骶骨固定术及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术前FSn中位数得分相似,而手术前后FSF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子宫骶骨固定组的性欲望、性兴奋和性高潮程度中位数得分明显高于阴道骶骨固定组。结论:阴妙子宫骶骨固定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之一,子宫骶骨固定术的子宫保留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儿中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于20世纪90年代立项建设,1998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是最年轻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拥有心血管、血液肿瘤和发育行为儿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儿科重症、小儿外科、儿童肿瘤、儿童影像、儿童感染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自2019年起连续3年获得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儿童专科医院第一,2022年作为唯一儿童专科医院入选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上海市研究型病房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儿童食管裂孔疝的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16年12月为10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50 d~10岁,平均(4.0±1.5)岁。按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类:滑动性疝25例、混合性疝42例、食管旁疝37例,术前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明确食管裂孔疝。采用5孔法施术,行Nissen-Rossetti、改良Thal法修补食管裂孔并进行胃底折叠。结果: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疝孔直径3~5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20)min;术后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通过腹腔镜进行修补。改良Thal法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4例,术后1例发生裂孔关闭过紧,再次腔镜下松解裂孔。本组术后24~48 h正常进食,平均(28±4)h;术后5~7 d出院。随访3个月~13年,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术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腔镜技术,术前患儿的评估对手术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琼  洪莉  方桂 《中国医药导报》2015,(10):78-81,85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生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妇科非脱垂良性疾病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行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肌力小于Ⅲ级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A组:Kegel法;B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法;C组: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康复治疗法),对照组不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调查以及女性性生活满意度调查,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变化、SUI的发生率变化及女性性功能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盆底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SUI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比较,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A、B、C三组SUI疗效比较,C组>B组>A组,C组及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后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其中以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SPV[即theoretical teaching(理论教学)、simulated surgical skills training(模拟操作训练)、practical surgery training(临床实践训练)、video-based review(手术录像点评)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四步教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 30名参加妇科腹腔镜手术培训的学员被分为两组,每组15人。试验组采取TSPV四步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分期完成培训及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员一般资料、培训考核成绩、教学反馈及满意度调查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 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分布、学历、临床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4.6) vs. (83.4±4.3),P=0.252)]。试验组模拟操作考核[(91.7±5.2) vs. (72.4±5.9),P<0.001]、临床实践考核成绩[(88.5±4.8) vs. (82.7±6.7),P=0.011]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更好。结论 TSPV四步教学是一种更优化且受欢迎的妇科腹腔镜培训模式,建议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19.
凋亡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肝脏正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许多肝脏疾病都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本文就肝细胞凋亡的过程及调控因子,以及肠外营养及胆汁淤积与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胃肠外营养(PN)相关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肝脏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关于细胞死亡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美观等优点,目前越来越多妇科传统的开腹手术为其所取代,尤其是良性附件肿瘤的处理,而切除组织的取出是手术医师所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手术用一次性吸引器的透明塑料内袋可用于术中容纳标本,我院近年来采用此法成功处理卵巢良性肿瘤11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