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开颅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2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3例患者。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开颅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脑干及丘脑下部的压迫改善情况,脑室循环梗阻解除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幕上幕下联合开颅治疗重型全脑室铸型出血,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24h内给予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h;B组21例,患者24h内给予甘露醇半量125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h;C组23例,发病后24h内未接受甘露醇治疗;三组其他治疗无差别。观察三组患者降颅压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结果:A、B组患者降颅压疗效显著优于C组(P<0.01),B、C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A组(P<0.05),B、C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A、B两组BUN、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UN、Cr值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BUN、Cr值低于A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高压,半量甘露醇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对肾功能损伤较轻,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33.
原发性脑干损伤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重危、急诊病员的常用手术 ,我院自 1996年采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 ,具有定位准确 ,不易出现并发症 ,操作简单 ,不需要特殊器械 ,手术切口小 ,操作时间短等特点。本文通过对 33例分析 ,以探讨对气管切开术的改进。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2 4例 ,女 9例 ,年龄 12~ 6 3岁 ,均为重型颅脑损伤。1 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 ,肩下垫枕 ,头向后伸并保持正中位 ,使气管向前突出。消毒 ,局麻。用 12号针头 ,沿中线相当于第 3气管环水平垂直刺入气管内 ,用注射器回抽 ,抽出气体显示针头进入气管内。经穿刺点横行…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汉族人颅内动脉瘤与可溶性环氧化物酶2(EPHX2)基因多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221例为观察组,同期在院就诊的无颅内动脉瘤患者238例为对照组,通过直接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以及 PCR 对两组患者 EPHX2基因进行检测,并就其 rs2291635、rs751141两个多态性位点各自基因型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 EPHX2基因位点 rs751141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女性 C 等位基因及 CC 基因型频率占总体分别为83.3%(180/216)及71.3%(77/10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5.8%(182/240)及58.3%(70/120)(均 P <0.05)。两组患者 rs751141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不分性别以及男性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 EPHX2基因位点 rs2291635在不分性别、女性、男性中的基因频率同样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汉族人群体中女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 rs751141基因位点所具有的异质性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36.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侧裂区脑挫裂伤、脑组织缺血、缺氧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彻底清除血肿及迟发性血肿,充分减压,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供血供氧等是预防及治疗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探讨出血性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组具有组间均衡性,并采用脑动脉瘤栓塞急诊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压,解痉等支持治疗。治疗组术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术后静脉泵入尼莫地平(2~4mL/h),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结果两组于术后3个月时进行GOS评分,治疗组89%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无死亡病例;对照组3例死亡,60%患者恢复良好,两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栓塞术后使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效果比单纯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好,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能及时有效排出血性脑积液,大大减轻了血性脑积液对脑血管的刺激,有效预防和减轻了血管痉挛,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