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4篇 |
基础医学 | 9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4篇 |
内科学 | 33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38篇 |
综合类 | 146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究与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焦虑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焦虑性抑郁症患者分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戈美拉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片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同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低,血清BDNF、5-HT及NE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焦虑性抑郁症可更好地缓解相关症状及体征,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同时可促进调节血清BDNF、5-HT及NE水平,且在治疗期间尚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2.
临床资料 :本文系 1997年 10月至1998年 10月我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 2 0 7例。以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患儿 2 5例作对照组 ,同时进行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的诊断的诊断标准均参阅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方法 :患儿入院第 2~ 4天内抽静脉血同时检测CVB Ag、CVB IgM抗体、CMV IgM (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 )、EBV IgM (意大利Sorin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 ,均以ELISA法检测 ,按试剂盒步骤进行 ,实验诊断科专人负责。统计学分析为卡方检验。结果 :见表 1。由表 1可见 ,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待测血清标本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抗-HBc-HRP)加入间隔时间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分A、B、C3组:A组,加样后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抗-HBc-HRP;B组,加样同时加入抗HBc-HRP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C组,A组方式测定的阴性转阳性标本再用ELISA试剂2和化学发光(CLIA)试剂重复测定,确认阴、阳性结果。结果 A组加样方式对抗一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样和加入抗-HBc-HRP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阳性越多;B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C组ELISA试剂1和试剂2有72.8%的检测结果一致;20例ELISA阴性转阳性标本经过CLIA方法验证仍为阴性。结论 A组的不公平竞争在不同时间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抗-HBc总抗体假阳性;B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c总抗体假阳性,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调查四川省农村卫生人力满意度情况,运用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满意度的人群进行归类,以期为管理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富顺县、金堂县和阆中市(县级市)三地作为研究现场,每县抽查1个县级医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以调查当日在岗的270名卫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14项满意度经因子分析,识别出5个公因子,解释了80.98%的总变异,基于公因子的因子得分,运用K-均值聚类方法在SPSS中进行聚类,把样本人群分为3类,方差分析发现所观察的5个变量在各类间均有差异,F值较大,界于6.29到124.99之间,P值均小于0.01.[结论]不同的人群在物质需求、心理情感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同事素质、家庭支持上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用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乳腺病灶,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多集中于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研究,而有关大、小角度曝光辐射剂量有何差异的研究报道较少。对DBT中采用大、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了解DBT检查时运用不同曝光角度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方法:2016年7月—2016年9月,收集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常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DBT的大角度摄影、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常规FFDM和DBT的小角度摄影。分别比较两种曝光角度的辐射剂量差异,并对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摄影体位的辐射剂量差异进行比较。结果:DBT检查时采用HR模式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均值2.76 mGy较ST模式的AGD均值1.37 mGy高出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检查下对不同乳腺腺体类型比较时,HR模式的AG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模式的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 b、c、d三种腺体类型的AGD值分别增加了50.16%、51.20%和45.19%,并可见c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大,d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比较时,两种模式的AG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的AGD值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5组年龄段的AGD值分别增加了52.17%、50.53%、45.56%、51.54%和49.04%,并可见≤40岁年龄段患者的AGD值增幅最大,51~60岁年龄段患者的AGD值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侧斜(medial-lateral oblique,MLO)位不同压迫厚度的断层辐射剂量比较时,两种模式的AGD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的AGD值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5组不同压迫厚度的AGD值在CC位分别增加了37.07%、47.94%、53.09%、50.06%和49.79%;在MLO位分别增加了35.15%、46.24%、53.26%、49.14%和48.04%;且2种体位均显示压迫厚度40~49 mm组的AGD值增幅最大,压迫厚度≤29 mm组的AGD值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检查时采用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是有差异的,且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摄影体位的辐射剂量均有差异,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值范围内,所以DBT检查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8.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8、0.8592、0.9167、0.9198和0.935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7;与FFDM相比,Z=4.89,P=0.027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测定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旨在探讨术中及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 2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例。Ⅰ组在全麻下、Ⅱ组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胃癌根治术 ,Ⅲ组在全麻下、Ⅳ组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 ,Ⅱ、Ⅳ组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 4 8h。分别于手术日晨 ,手术切皮后 1h ,术后第 1、3、7d晨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 ,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淋巴细胞 )、CD4+(辅助性 /诱导性T淋巴细胞 )和CD8+(抑制性 /杀伤性T淋巴细胞 )及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结果 Ⅰ组术后第 1d、第 3dCD4+、CD8+比术前显著下降(P <0 .0 1) ;Ⅱ组、Ⅲ组各时间点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变 (P >0 .0 5 ) ;Ⅳ组术后第 1dCD4+表达受抑 (P <0 .0 1)。上腹部手术 (Ⅰ、Ⅱ组 )较下腹部手术 (Ⅲ、Ⅳ组 )CRP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明显 ,术中、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 ,有利于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 ;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轻 ,细胞免疫功能无显著改变 ,术后硬膜外镇痛无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白介素 - 6、- 8、- 10 (IL - 6、- 8、- 10 )与炎性细胞的变化及米力农对其影响。方法 2 0例心功能Ⅱ~Ⅳ级瓣膜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对照组。米力农组 10min内用负荷剂量米力农 30 μg/kg、继以 0 .5 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 ;对照组以相同速度推注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 30min、主A开放后 10min、主A阻断后 30min ,主A开放后 10min、主A开放后 30min、体外循环后 30min、体外循环后 8h、术后 2 4h及术后 72h采取混合静脉血7ml。其中 0 .5ml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剩余全血以 3 0 0 0r/min离心 10min后留取上清液 ,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测定细胞因子IL - 6、IL - 8及IL - 10。结果 米力农组ICU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IL - 6、IL - 8在主A开放后 30min至术后 72h ,IL - 10在主A阻断后 30min至术后 72h时点显著升高 ,各参数的峰值都出现在体外循环后30min ,但米力农组同时点的IL - 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IL - 1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①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可出现较强而短暂的炎性反应 ,该反应于体外循环后 30min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术后72h ;②米力农对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