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儿,男,16d,因阵发性哭闹2d、发热1d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哭闹,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哭闹时拒食,能自行缓解。次日发热,体温38℃,精神不振。自服王氏保赤丸效果不佳。查体:体温38.2℃,呼吸50次/min,呼吸急促,面色发绀,烦躁不安,哭声响亮,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208次/min,心音低钝,无杂音。腹软,肝肋下1.5cm,脾未及。新生儿反射减弱。血常规:Hb  相似文献   
52.
通过分析宫颈细胞学筛查试验中非典型腺细胞(AGC)病例的组织学结果,讨论AG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管理方法。对我院2015年1—6月宫颈细胞学筛查试验中报告为AGC的病例中实施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宫颈锥切、宫颈搔刮、分段诊刮、子宫全切术后等组织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院2015年1—6月宫颈细胞学筛查试验中诊断为AGC病例共108例,92例有组织学检查结果,16例失访。以组织学检查结果报告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以上病变作为阳性结果进行归纳分类。35例组织学检查结果阴性,其中慢性宫颈炎17例,子宫内膜炎4例,宫颈息肉5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57例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例(CINⅠ4例,CINⅡ~Ⅲ 8例且3例累及腺体),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宫颈腺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GIN)7例,子宫内膜癌17例,宫颈腺癌13例,卵巢腺癌5例和输卵管腺癌2例。AGC与多种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提示对于宫颈细胞学筛查报告为AGC的患者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规范的临床诊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
成都地区4274例妊娠妇女TORCH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妊娠妇女TORCH感染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74例妇女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IgM,其中孕妇3872例和异常妊娠史妇女402例。结果 检出弓形体(TOX)活动感染率孕妇为2.75%,异常妊娠妇女为5.0%;风疹病毒(RV)活动性感染率妇女为1.49%,异常妊娠为2.75%;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感染率妇女为3.78%,异常妊娠妇女为6.75%;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活动感染率孕妇为1.07%,异常妊娠妇女为3.0%.结论 异常妊娠史等产科病理病因与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有关,孕产妇仍为TORCH易感人群需要密切监视检查。本文就TORCH感染的临床作了阐述。以引起人们对TORCH感染的重视并指导高龄妇女如何预防TORCH感染做好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54.
SIgA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由双体IgA[IgA(d)]、J链和分泌片(SC)共价结合构成。J链和IgA(d)由局部活化B细胞产生,SC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SC与J链共价结合后与IgA(d)形成二聚体结构即SIgA。SIgA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SIgA与慢性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肝胆疾病、癌症局部免疫、口腔尖周病、缺铁性贫血、偏头痛和银屑病等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和大气污染可导致人体SIgA水平低下,局部免疫力下降。调节SIgA水平有益于改善临床疾病黏膜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间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10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儿中,新生儿20例,婴幼儿48例,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年长儿)36例。新生儿组中,早产儿比例较高(70%);多患有肺透明膜病(45%)、肺炎(30%)等基础疾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的患儿比例较其他两个年龄组高(P<0.01)。新生儿组及婴幼儿组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年长儿组(P<0.05)。年长儿组多为血液恶性肿瘤患儿,粒细胞减少及接受化疗的患儿比例较其他两个年龄组高(P<0.05)。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61.5%),其次为败血症(14.4%)、肠道(12.5%),神经系统感染仅见于年长儿。104例患儿中共分离出105株真菌,包括假丝酵母菌 90株,隐球菌6株和其他真菌9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52/105,49.5%),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也较高(38/105,36.2%)。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对三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儿童,各年龄组间危险因素有异同;假丝酵母菌是其主要病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也占较高比例。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6.
729例儿童血汪有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儿童血清微量元素。方法 采用美国Varian 2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729例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钙(Ca)、铁(Fe)、锌(Zn)、铜(Cu)、镁(Mg),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各种血清微量元素结果不相同,其中各年龄组血清钙均偏低,低钙发生率为41.13%,其次是铁、铜、锌、镁;而高铁(24.44%)和高铜(10.15%)的发生率较低铁(15.26%)和低铜(7.54%)发生率高。结论 在儿童保健中应科学的合理的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7.
1 典型病例资料患儿男 ,12岁 ,于 2年前及 7月前两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对称性针尖大小出血样皮疹 ,伴双踝关节轻度肿痛 ,无腹痛、血尿、血便及浮肿等 ,于当地职工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 ,因无尿液改变 ,均未查尿常规 ,给予相应治疗后皮疹消褪 ,患儿未诉特殊不适。 5 6天前受凉及上体育课劳累后出现双眼睑浮肿 ,尿色为洗肉水样 ,无少尿、尿急、尿痛、尿频及夜尿增多 ,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肾炎” ,对症治疗 ,尿色渐清 ,但双眼睑仍浮肿 ,到当地县医院查尿常规示蛋白 3 +、潜血3 +,结合既往病史 ,考虑过敏性紫癜 ,转入我院。查体 :体温 :3 6…  相似文献   
58.
儿童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诊断儿童结核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由于儿童结核病本身和标本的特殊性,实验室准确、快速地诊断儿童结核病仍面临挑战。病原学诊断作为儿童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其敏感度不佳;以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 Ultra)为代表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较高的敏感度和较短的检测时间有其应用前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被WHO推荐用于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抗原检测技术在少菌、肺外结核标本中敏感度高,在儿童结核病的检测中具有独特价值;其他免疫学新方法对于区分潜伏和活动性结核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已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基因表达、蛋白质产生和生物标志物变化的新方法投入研究。留取多份标本或不同标本类型、不同检测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儿童结核病的检出率。提高结核病在现有方法和非侵入性、易获取标本中的检出率,以及评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新技术的适用性是未来儿童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儿童血清钙检测114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 (Ca)是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元素 ,在机体的组成和生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含量异常将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多种疾病的发生 [1]。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易发生低 Ca。现就近 4年来我院测定的 114 5例儿童血清 Ca的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2岁以下的儿童 114 5例 ,男 6 5 8例 ,女 4 87例 ,~ 12月 5 7例 ,男 2 0例 ,女 37例 ,~ 3岁 2 89例 ,男 174例 ,女 115例 ,~ 7岁 4 76例 ,男 2 76例 ,女2 0 0例 ,~ 12岁 32 3例 ,男 188例 ,女 135例。1.2 检测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 5 ml,分离血清 2~3ml,用…  相似文献   
6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STD) ,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 (TP) ,俗称梅毒螺旋体[1] 。由于梅毒只感染人类 ,因而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梅毒螺旋体对人体的黏膜及皮肤具有亲和力 ,故可通过黏膜或有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经淋巴系统及血液循环 ,播散至全身 ,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人体感染梅毒后 4~ 6月就能在体内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近年来梅毒患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拟就用ELISA法对梅毒抗体检测及对妇产医院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标本来自我院 2 0 0 3年 1月 7日~ 4月 1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