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目的:评价经动静脉双路径同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患者,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其中16例患者行动静脉双路径同步溶栓及抗凝治疗。21例患者行单纯患肢静脉溶栓导管置入或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术。结果随访37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0例患者下肢DVT完全或大部分溶解,13例部分溶解,4例仍较多血栓,但深静脉主干基本出现,有较多侧枝循环。其中动静脉同步溶栓治疗中,完全或大部分溶解12例,单纯静脉溶栓完全或大部分溶解的有8例。结论经动静脉双路径同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操作相对简单的方法,较单纯静脉溶栓时间缩短,尿激酶用量减少,而且静脉完全溶解率升高。  相似文献   
222.
段洋  毛健  富建华  李娟  薛辛东  王晓明  陈丽英 《山东医药》2011,51(28):38-40,118,F0003
目的结合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WMD)的较客观分类方法,动态评价不同类型CWM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517例早产儿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确诊早产儿CWMD212例,对其中55例随访。结果随病变累及区域数目不同,异常信号有特征性分布及形态学改变,呈现一系列动态变化,并与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根据早期CWMD类型可以预测后期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类型,反之根据PVL类型可以推测早期CWMD类型。早期(1周内)DWI能提早发现病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预后。常规MRI晚期(3周左右)检查能高度预测患儿预后。结论常规MRI和DWI相结合可动态观察CWMD病变受累区域,与形态学相结合可较客观评价患者预后,并对高危早产儿进行早期合理康复。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的可行性,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放疗前、后患者分别行MRS,应用MRS评分系统对患者放疗前、后酸刺激前后涎腺导管进行评分,并结合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标准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C30v3.0和QLQ-H&N35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共10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双侧腮腺平均受照剂量为(37.99 ±3.70) Gy,双侧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为(55.65±2.99) Gy.MRS图像显示酸刺激使涎腺导管评分升高,放疗后导管评分下降,对酸刺激反应较放疗前差.放疗后酸刺激前后腮腺导管评分差值与QLQ-C30量表的总生活质量领域得分呈正相关性(rs=0.636,P=0.048),与QLQ-H&N35量表中的口干条目得分呈负相关性(rs=-0.694,P=0.026).结论 MRS可无创检测涎腺放疗前后影像变化,用来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口干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4.
目的观察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对血淤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14 d,末次药后1 h,麻醉,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6 mg/kg,90 min后,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的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味平性药组和5味寒性药组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P<0.01);除平性药蒲黄低剂量组外,其余各平性药组和寒性药组均可增加网交数(P<0.05或P<0.01);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高剂量组、合欢皮低剂量组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均可扩张微血管管径(P<0.05或0.01)。结论对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的作用,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并增加网交数;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合欢皮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可扩张微血管管径。  相似文献   
225.
目的 基于早产儿脑电活动特征建立一种新的早产儿脑电成熟度评价方法。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后龄(postmenstrual age,PMA)25~36周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生后7 d内视频脑电图和同步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监测资料。将aEEG与常规脑电图(convention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cEEG)背景活动指标(aEEG+cEEG)按发育成熟规律赋分作为新的评价体系,并与单一aEEG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二者与胎龄(gestational age,GA)、PMA、头围的相关性。计算不同PMA早产儿aEEG+cEEG总分和aEEG总分的分值区间,比较组间差异。在不同评价者之间对新评分体系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52例早产儿。aEEG+cEEG总分、aEEG总分分别与GA、PMA、头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PMA和GA的相关系数均>0.9。aEEG+cEEG评价方法和单一aEEG评价方法在不同PMA早产儿中正常分值区间分别为:<28周组为13.0(11.0,14.0)、6.0(4.0,7.0)分,28~29+6周组为16.0(14.5,17.0)、8.0(6.0,8.0)分,30~31+6周组为18.0(17.0,21.0)、9.0(8.0,10.0)分,32~33+6周组为22.0(20.0,24.5)、10.0(10.0,10.8)分,34~36周组为26.0(24.5,27.5)、11.0(10.0,12.0)分。不同PMA早产儿组间aEEG+cEEG总分和aEEG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评价者之间应用该评分体系进行早产儿成熟度评价时一致性高(κ=0.86)。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脑电评分体系可以定量反映早产儿脑电发育的成熟度,不同PMA组间有很好的区分度,在不同评价者之间应用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