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长沙地区儿童哮喘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不同年龄组儿童哮喘过敏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法玛西亚CAP系统)对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儿1030例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将所有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婴幼儿期,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结论尘螨和鸡蛋是长沙地区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体外过敏原检测CAP系统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哮喘应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s)患儿胸部CT表现特征,并探讨影响IPFIs患儿胸部CT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内科住院患儿中符合IPFIs临床诊断的9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胸部CT表现分为CT特征性改变组(39例)和CT非特征性改变组(58例).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IPFIs患儿CT特征性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CT特征性改变组的≤3岁婴幼儿、念珠菌、入住ICU的比例低于CT非特征性改变组(P<0.05);CT特征性改变组的>3岁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曲霉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比例高于CT非特征性改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IPFIs患儿CT特征性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胸部CT表现以特征性改变为主时,需警惕曲霉菌感染,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经纤维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6天至3岁11个月。参考Freitag的中心气道狭窄分类标准对入组患儿声门下狭窄进行形态学分类,根据患儿的Freitag形态学分类特点选择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结果12例中11例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达91.67%,其中7例长度1 cm的声门下短段瘢痕性狭窄患儿单用球囊扩张即可达到治疗效果,2例声门下狭窄段长度超过1 cm的患儿和2例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患儿需要多种介入方法联合治疗。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猫叫综合征的患儿介入治疗无效,不能撤离呼吸机。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有效。Freitag的中心气道狭窄分类标准可用于指导医生选择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对于声门下短段瘢痕性狭窄(1 cm)患儿,推荐单用球囊扩张治疗,以减少手术时间,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为30例,3组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Ⅰ组单用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Ⅱ组单用氨茶碱静滴。观察3组肺部哮鸣音、湿哆音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肺部哮鸣音、湿哆音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治疗Ⅰ组及对照Ⅱ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更佳,短期使用几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lncRNA MALAT1)与微小RNA-874(miR-874)在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B处理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中的表达与功能。方法 采用PDGF-BB处理ASMCs建立哮喘细胞模型。将ASMCs分为正常培养的对照组(Control组)、PDGF-BB处理的PDGF-BB组[再根据处理时间分为PDGF-BB(6 h)组、PDGF-BB(12 h)组、PDGF-BB(28 h)组、PDGF-BB(24 h)组)]、PDGF-BB处理的转染sh-MALAT组(PDGF-BB+sh-MALAT组)、PDGF-BB处理的转染sh-NC组(PDGF-BB+sh-NC组)、PDGF-BB处理的转染miR-874 mimics组(PDGF-BB+miR-874 mimics组)、PDGF-BB处理的转染miR-NC组(PDGF-BB+miR-NC组)、PDGF-BB处理的共转染sh-NC与miR-NC组(PDGF-BB+sh-NC+miR-NC组)、PDGF-BB处理的共转染sh-MALAT1与miR-NC组(PDGF-BB+s...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最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最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