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肺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的疗效,并对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索合理的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1例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分为伏立康唑组(16例)和氟康唑组(25例),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对入选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伏立康唑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氟康唑组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及非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要高于氟康唑(P<0.05)。结论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疗效要优于氟康唑,氟康唑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长沙地区不同年龄哮喘儿童的高危因素和各年龄层主要高危因素,为长沙地区儿童哮喘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应用湖南省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哮喘儿童调查问卷,据整群抽样结果,对长沙地区0~14岁600名儿童,分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三个年龄阶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由家长与儿童共同完成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收回,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各个年龄段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婴幼儿组儿童受居住房间潮湿、天气变化、居住在主干道边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χ2=12.82,14.82,22.02,P均<0.05);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儿童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χ2=48.16,35.62,P均<0.05)。结论诱发哮喘的高危因素中感染因素没有年龄差异性,低龄儿童更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儿童则受宿主和特应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长沙地区儿童哮喘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不同年龄组儿童哮喘过敏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法玛西亚CAP系统)对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儿1030例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将所有受检儿童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3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婴幼儿期,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学龄期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结论尘螨和鸡蛋是长沙地区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体外过敏原检测CAP系统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哮喘应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咯血的病因分布,并对儿童咯血的程序性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并对程序性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估,最终的诊断结果分为明确诊断和病因未明。结果明确诊断41例(97.6%),病因未明1例(2.4%)。感染为主要病因,包括肺炎8例(19.0%)、支气管炎5例(11.9%),其他依次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0例(23.8%)、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8例(19.0%)、支气管扩张5例(11.9%)、肺大血管畸形并肺动脉高压3例(7.2%)、肺结核1例(2.4%)、支气管异物1例(2.4%)。13例呼吸道感染及5例支气管扩张患儿通过胸部CT确诊,1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通过血管造影确诊,8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肺结核及1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确诊,3例肺大血管畸形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心脏彩超确诊。结论儿童咯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复杂。采用程序性诊断方法能明确大多数咯血患儿的诊断,病史、纤维支气管镜、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心脏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儿童咯血的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7月1日在本院呼吸免疫科住院治疗的哮喘发作病例43例,采用肺炎支原体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和咽拭子支原体培养两种方法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岁以下哮喘儿童与维生素D水平其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6个月至3岁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并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根据维生素D检测水平分类维生素D不足(〈50nmol/L)和维生素缺乏(〈25nmol/L)。【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x2-9.111,P-0.011)。观察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气道重度阻塞率显著高于维生素D不足者和维生素D正常者,且随着25-(0H)-D。水平的逐渐降低,阻塞程度也不断加重(P〈O.01)。维生素D缺乏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维生素D不足者和维生素D正常者,且随着25-(OH)-D。水平的逐渐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也逐渐增大(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3岁以下儿童哮喘密切相关,25-(OH)-Ds水平与哮喘加重具有相关性,加重了小气道的阻塞程度,并可增加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儿的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测定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总IgE(tIgE)的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婴幼儿哮喘及儿童哮喘发作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tIgE及ECP水平.[结果]①婴幼儿哮喘与儿童哮喘患儿血清tIgE及ECP水平明显高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儿童(P<0.05).②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IgE及ECP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③儿童哮喘患儿血清tIgE及ECP与婴幼儿哮喘患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tIgE及ECp是导致哮喘发作的一种重要介质,对婴幼儿哮喘和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经纤维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6天至3岁11个月。参考Freitag的中心气道狭窄分类标准对入组患儿声门下狭窄进行形态学分类,根据患儿的Freitag形态学分类特点选择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结果12例中11例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达91.67%,其中7例长度1 cm的声门下短段瘢痕性狭窄患儿单用球囊扩张即可达到治疗效果,2例声门下狭窄段长度超过1 cm的患儿和2例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患儿需要多种介入方法联合治疗。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猫叫综合征的患儿介入治疗无效,不能撤离呼吸机。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有效。Freitag的中心气道狭窄分类标准可用于指导医生选择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对于声门下短段瘢痕性狭窄(1 cm)患儿,推荐单用球囊扩张治疗,以减少手术时间,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