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收集了7年间到我院小儿遗传咨询门诊诊治的患儿2089例。其中遗传性疾病1064例(50.9%),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884例(42.3%),其他疾病141例(6.8%).在遗传性疾病中,单基因遗传病有27种576例(54.2%),染色体异常有35种450例(42.3%),多基因遗传有3种11例,综合征有9种27例。咨询门诊常见疾病有10种1751例(83.8%)。遗传性疾病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Dystrophin基因缺失分析特点及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12对引物以多重PCR法检测98例DMD/BMD患:将高危男性胎儿行缺失检测。结果:缺失检出率为53%:22例高危胎儿中9例男性胎儿为缺失型,缺失位点与先证相同。结论:首次对东北地区筛查缺失发现Dystrophin基因缺失主要分布于两个热区内,外显子8附近区域可能是该地区缺失断裂高发区;多重PCR法为检测患及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捷径,尤其对散发家系是可行的并且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3.
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同位素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对23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和23例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血清、红细胞及发中铜、锌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患者血清锌降低、血清Cu/Zn值升高,红细胞中铜、锌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在同一血清、红细胞或发中的铜、锌元素间及同种元素在血清与红细胞,红细胞与发、血清与发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SMN1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缺失;对于患者的父母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查出25例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的父母全部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对20名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8名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 PCR-RFLP、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PCR-RFLP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SMN1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缺失;对于患者的父母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查出25例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的父母全部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对20名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8名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 PCR-RFLP、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PCR-RFLP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杜氏肌营养不良(类DMD)临床特点及其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中的比例。方法研究8个家系中9例女性类DMD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估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DMD在DMD中的比例。结果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DMD患者独立行走的平均时间为(1.47±1.00)岁,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8.11±4.32)岁,血清肌酸激酶平均水平为(2785.10±1500.29)U/L,这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类DMD占DMD的9.4%。结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DMD与DMD在临床上无法区别,部分被认为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的DMD,实际上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DMD。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寻找中国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PCR技术对50名正常无关个体和22 名来自3 个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成员,进行了13q12 区的D13S120,D13S141 以及17q21 区的ad-CA遗传标记基因型分析,对此3 个标记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D13S120 和ad-CA标记的杂合度较高,PIC为0.66 和0.73,13q12区的D13S141 的PIC< 0.25。结论:D13S120和ad-CA 标记是中国人群开展LGMD产前诊断的有价值的遗传标记,D13S141 不宜选用做中国人群连锁分析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MLPA)和多重PCR法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DMD基因缺失和重复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0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的51例DMD患者和8例BMD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多重PCR法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母亲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用多重PCR方法在59例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中检测到31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MLPA检测出33例外显子缺失,6例外显子重复和1例点突变,同时检测出26例患儿的母亲为携带者。MLPA比多重PCR多检测出10例DMD基因突变,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出的30例突变中MLPA 检测出16例基因突变范围比多重PCR大。结论 与多重PCR法相比,MLPA更加简便、快捷、可靠,同时可以对携带者进行诊断,是一种高效的遗传病基因诊断手段。 【关键词】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多重PCR;缺失/重复突变  相似文献   
49.
脊髓性肌萎缩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人脊髓性肌萎缩(SMA)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复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31例SMA患儿进行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第7外显子缺失分析,并对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96.8%(30/31)SMA患儿携有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2例产前基因诊断的病例均无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结论SMN基因缺失检测技术可用于SMA患儿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