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制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血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生长抑素 (SS)含量及胃窦G细胞的密度 ,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DU)与三种胃肠激素分泌变化的关系以及血清GAS与胃窦G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阴性胃炎 2 3例、Hp阳性胃炎 2 5例、DU 19例 ,共 6 7例观察组的空腹血清GAS、血浆MTL、SS含量 ,以 36例正常儿童作对照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观察组 34例胃窦活检标本行G细胞密度测定。结果 (1)观察组GAS水平高于对照组 (F =13 .0 0 3 ,P <0 .0 1) ,观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观察组SS水平高于对照组 (F =15 .45 5 ,P <0 .0 1) ,DU的SS低于Hp阴性和Hp阳性的慢性胃炎 (P <0 .0 5 ) ;(3)观察组与对照组MTL差异无显著性 ;(4 )DU胃窦G细胞密度与血清GAS呈正相关 (r=0 .5 5 ,P <0 .0 5 ) ,与Hp阳性胃炎呈负相关 (r=- 0 .6 4,P <0 .0 5 )。结论 慢性胃炎、DU患儿存在血中GAS、SS分泌异常 ,其分泌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2.
儿童恶性肿瘤2 10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20年来该院住院儿童恶性肿瘤概况。方法 对1979至1998年167018例住院儿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恶性肿瘤2107例,占住院儿童的1.26%,男女之比1.7:1。白血病1180例占第一位(56.00%),其余依次为肾母细胞瘤187例(8.88%),恶性淋巴瘤149例(7.07%),神经母细胞瘤129例(6.12%),脑肿瘤127例(6.03%)等。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但某些肿瘤有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住院儿童恶性肿瘤病死亡率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明显降低,其发病的绝对人数明显上升。结论 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各种治疗手段的改进使小儿恶性肿瘤死亡率下降,小儿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人数上升。 相似文献
73.
作者对56例小儿腹型荨麻疹进行分析。该病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6~12岁儿童,占84.9%。误诊率较高,56例中误诊13例(占23.2%),误诊为胆道蛔虫症、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胃肠炎。抗组织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4.
1 病例摘要患儿女性,17个月,因面色苍白、反复浮肿10个月,加剧伴发热3天入院。曾3次住入当地医院,诊为“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中偶有呕吐,多发生在夜间,呕吐物量大伴酸臭味,不含胆汁,否认有慢性腹泻、低热盗汗情况。喂养史无殊。体检:体温38.5℃,脉搏140,呼吸36,体重7.5kg,身长72cm;极度消瘦,面色苍白;心肺无殊;腹略胀,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72g/L,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32%;尿、大便常规 相似文献
75.
国产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疾病173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国产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国产蒙脱石组 (国产组 )成人 12 3例 (男性 70例 ,女性 53例 ,年龄 4 6a±s 16a) ,小儿 50例 (男性 3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8mo± 2 3mo) ;进口蒙脱石组 (进口组 ) ,成人 80例(男性 36例 ,女性 4 4例 ,年龄 4 5a± 16a) ,小儿 52例 (男性 3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2 6mo± 2 3mo) ,2组用药剂量相同 ( 6mo~ 1a :3g·d- 1,1~ 2a :3~ 6g·d- 1,2a~成人 :9g·d- 1,每日分 3次口服 )均首剂量加倍 ,疗程 3d。结果 :国产组成人有效率为91.9% ,进口组有效率为 98% ;国产组小儿有效率为 96% ,进口组有效率为 96%。 2组有效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 ,国产组成人为 4 .0 % ,小儿为 4% ,进口组成人为 4 % ,小儿为 2 % ,2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国产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疾病有效率高 ,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6.
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探讨小儿腹痛的病因。方法结合病史对134例患儿经消化道内镜、B超、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脑电图、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腹腔脏器内疾病73.1%,腹外疾病21.7%,明确病因94.8%,共发现35种病因。结论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详细病史、系统的病情、病程观察和合理选择特殊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7.
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和轮状病毒(R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199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3例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检测和RV组、亚组及血清、基因型测定。结果:RV检出率为60.2%(50/83),均为A组、P1A(P[8])基因型,主要为Ⅱ亚组,G1血清型,基因群均为G1P[8]。同时还检测到萼状病毒(CV)、诺沃克病毒(NLV)各3例,星状病毒2例(此2例同时检测到RV)。RV检出率以3-24个月年龄组最高为63.2%(48/76),RV阳性组的临床表现较阴性组重。结论:1999年1月杭州地区儿童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原是RV,属A组,P1A(P[8])基因型,G1P[8]基因群,其主要亚组和血清型为Ⅱ亚组,G1血清型。儿童病毒性肠炎存在着多种病原(除轮状病毒外还有CV、NLV及星状病毒)并有双重病毒感染存在。RV肠炎好发于2岁以内婴幼儿,且临床表现较非RV感染组重。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