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组群随机试验在伤寒疫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组群随机试验实现伤寒Vi疫苗效果观察的研究设计和实施应用。方法采用组群随机试验方法确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所需样本量,并组织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在试验组接种伤寒Vi疫苗、对照组接种流脑疫苗。结果根据组群随机试验方法计算共需要观察对象为96121人,分为108个组群。根据组群大小、地理位置(城乡)及性质(学校、机关、厂矿、人口特征)分层配对,确定试验组分为53个组群共44054人,对照组为54个组群共48422人。对两组间各主要混杂因子(年龄、性别、居住地点、主要人群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主要职业)等进行分析,发现两组之间总体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结论组群随机抽样法应用于大规模疫苗效果观察试验,能较好地控制组间混杂因子,使干预的实际效果得到科学的评价;实施也比较简单,被干预对象容易接受,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52.
广西5年间霍乱的流行特征与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1999~2003年广西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集的疫情报告、个案、疫点处理、实验室检测和监测月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3年5年间广西共报告霍乱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0.06/10万,病死3例,病死率2.26%,检出带菌者81例;地区分布呈现沿海与内陆并存的格局,流行高峰在7~9月份,病例年龄有老龄化的倾向,职业分布以农民和渔船民为主;流行的优势菌型1999年和2000年以O1群小川型为主,2001年转变为稻叶型,首次发现O139群霍乱病例和外环境株;分离的小川和稻叶型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痢特灵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O139群菌株更显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传播途径以食物和水为主;5年来3类监测地区采集标本的总阳性率为0.77‰,阳性标本均出现在疫区,标本阳性率以2000年(1.96‰)为高、以3类地区为最高(1.34‰),各类标本中以疑似病例粪便标本为最高(9.17‰)。结论:广西霍乱流行强度近年呈逐年下降态势;霍乱监测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区霍乱防治工作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3.
大规模疫苗接种一般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的伤寒Vi疫苗进行接种副反应调查,并以A群流脑疫苗作为对照,对92467名接种者的副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伤寒Vi疫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59.01/10万,流脑疫苗组发生率为82.60/10万,2个疫苗接种组一般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伤寒Vi疫苗组共出现16种症状38人次,主要症状为发热占21.05%、皮疹占18.92%、头晕占18.92%;流脑疫苗组出现25种症状91人次,排前3位的是发热占18.68%、头晕9.89%、冷汗7.69%。认为伤寒Vi疫苗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是一种群众愿意接受,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值得推广的疫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南宁市各级医疗机构10岁以下发热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便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办法。方法 查阅发热患儿的住院病历或门诊处方。用统一调查表收集数据;对村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市直医院、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发热患儿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96.61%、88.00%和78.57%。150名门诊病例按月龄0—24个月、25—60个月、61~120个月分为3组,分别有31.82%、36.62%和38.46%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且出现青霉素类、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同类间联用的现象。所有被调查的村卫生室均备有多种口服和注射用抗生素。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抗生素较为普遍,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掌握本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对南宁市2000年12月~2002年11月67,342名新生儿进行主动监测.疑似病例作脑脊液(CSF)常规检查和血、CSF细菌分离培养.脑膜炎患婴进行动态评估与定期随访.结果临床细菌性脑膜炎47例,发病率69.8/10万,农村病例占76.6%;明显高于城区;≤7天新生儿占61.7%,其中2天内占34.0%;医源性感染占6.4%.临床表现不典型,CSF中WBC中位数(M)=46×106/L,蛋白中位数(M)=1.83g/L,WBC数与蛋白定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5308t=4.2015 P<0.001).CSF培养出病原菌4例(8.5%),阳性率低可能与检测前使用抗生素病例较多有关.血培养阳性率29.8%,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为主.病死率25.5%,后遗症发生率48.6%.结诊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围产儿感染的防治和控制医源性感染.致病原流行病学监测,有利于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广西2006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报告的6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标本细菌培养和基因检测,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录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6例病例均为中老年男性,以肉品加工从业人员和农民为主,地区分布分散,以夏秋季节为高发,传播途径与直接接触猪肉有关,5例(83.33%)有划破手或手上有伤口,66.67%的病例无法追溯到可疑猪肉的来源。临床分型脑膜脑炎型和中毒休克型各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畏寒、神志不清、颈项强直、皮肤瘀点瘀斑、四肢酸痛和休克等,大部分病例有血常规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脑膜脑炎型病例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病死率33.33%,后遗症发生率50.00%。流行原因主要包括农民由于经济困难私宰病死猪,有关部门对猪肉上市流通的监管力度不够、农民及猪肉销售人员在接触猪肉时防护意识不足等。经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每起人间疫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广西有效控制该病关键在于畜间疫情的控制、猪肉检疫、流通的监管以及加强农业部门与卫生部门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了解各居民点发热流行率和评价以医疗机构为哨点的伤寒发热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医学人口普查数据、疾病监测系统信息数据、现场采集居民居住点全球卫星定位数据等资料,建立GIS系统和以人口为基数的发热监测系统;对所有发热就诊病人进行身份和居住地址确认,并制作各居民点年发热就诊率GIS分布图。结果共采集3776个居民居住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点,人群发热就诊率为1.11‰,发热就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16.3%,监测区内的发热就诊病人占所有发热就诊病人的83.5%。在3种类型的医疗机构中,门诊量以个体门诊类最多,但其发热就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比率最低(12.6%)。监测区内发热1d或以上的病人地址和身份(ADDRESS-ID)确认率达到95%。根据居民点年发热就诊率GIS分布图,发热就诊率最高的居民点达到17.81‰,最低为0;发热就诊率高的居民点多集中在城市。结论利用GIS技术可直观准确的了解疾病流行率的分布,可迅速直观的寻找出监测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推断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率与甲型副伤寒爆发的关系。方法将广西1995—2004年间甲型副伤寒爆发和伤寒Vi多糖疫苗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将甲型副伤寒爆发次数和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率及使用时间进行Poisson regression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爆发次数和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率及使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与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广西肺结核患者(TB)规则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短信干预、患者随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广西宾阳县、上林县2014年治疗管理的400例肺结核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服药率为71.5%(286/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OR=1.03)、药物不良反应(OR=2.96)以及短信干预(OR=0.54)。高龄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接受短信干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结论广西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应提高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的督导管理质量,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适时短信提醒,以提高其规则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0.
2006年广西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流脑流行特征的动态变化,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制定合理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6年全年对广西各市、县进行面上的监测。选择凭祥市、全州县和大化县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行前期进行健康人群带菌及抗体水平调查。结果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为0.094/10万,部分人群的Nm带菌率为1.15%,A群抗体阳性率为29.9%,C群抗体阳性率为21.7%。结论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不高,病死率较高,监测点人群对A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较低,流脑仍然是广西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健康的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